第(1/3)页 东京,经团联会馆。 一间宽大的会议室里,空气沉闷。 长条会议桌的两侧,坐着两拨人。 一边,是以通产省审议官田中信男为首,身后跟着三菱、东芝、日产等十几家日本顶尖企业的负责人。 每个人都穿着深色西装,表情严肃,腰板挺得笔直。 另一边,只有四个人。 大卫·陈坐在主位,他身旁是周明德、高登·史密斯和李福兆。 他们面前只放着清水,没有碰。 田中信男首先开口,他对着大卫·陈微微躬身。 “陈先生,基金会在香港的记者会,我们都看了。” “对于贵方振兴亚洲的宏愿,我们深感敬佩。” 田中信男的英语很标准,带着一丝外交辞令的客套。 他示意了一下身后的企业代表。 “在座的各位,都是日本工业的支柱。” “石油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很大,我们确实需要朋友的帮助。” 大卫·陈看着他,没有说话。 田中信男从手边拿起一份厚厚的文件,推到桌子中央。 “这是我们带着诚意,准备的一揽子投资计划。” “包括三菱重工在长崎的造船厂,东芝在北九州的家电生产线,还有日产汽车的部分债务重组。” “我们愿意出让这些资产的百分之三十的股权,换取基金会十亿美金的投资。” 李福兆拿起那份文件,快速翻阅。 他只看了几页,就抬头看向大卫·陈,轻轻摇了摇头。 大卫·陈没有看他,目光依然停在田中信男脸上。 “田中先生。” 大卫·陈终于开口,声音很平。 “亚洲发展基金,不是垃圾回收站。” 田中信男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会议室里,那些日本企业家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一个三菱重工的代表,用日语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语气很冲。 “陈先生。”田中信男的语气也冷了下来。 “我们拿出的,都是集团的优质资产。” “优质?”周明德扶了扶眼镜,这是他今天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他从自己的公文包里,也拿出了一份文件,扔在桌上。 “田中先生说的长崎造船厂,主要生产的是十万吨级的油轮,在全球油轮大型化的趋势下,这条生产线三年前就已经落后了。” “东芝的北九州工厂,还在用继电器控制的生产线,德国西门子去年就已经全部换装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周明德看向那个三菱的代表。 “至于日产的债务,我想,他们的债权银行比我们更感兴趣。” 会议室里,死一样的安静。 周明德拿出的那份资料,比日本人自己准备的还要详细。 大卫·陈靠在椅背上。 “我们要投的,是未来。” “不是你们的过去。” 田中信男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 他面前这个年轻的香港人,和他背后的团队,已经把他们的底牌看得一清二楚。 “那……陈先生的意思是?”田中信男的声音有些干涩。 “技术。” 周明德又从公文包里拿出几份更薄的文件,分发给对面的每一个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