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运气好呢,收入不错。 运气不好,那估计还得搭上路费。 至于环保意识增强,篾制工艺品大受欢迎,估计与贡安市这座小城没多大关系,更别说兴东镇这个小镇子了。 这也是村里篾匠很多,还在坚持的已经没几个了。 而拿去卖的,许岳知晓的也就许诚海了。 “三幺公!”许岳喊了一声。 “小岳!” 许诚海看向许岳和张若汐,连忙笑着起身招呼道。 他如今六十多,比许诚民大。 不过,许诚海与许岳爷爷许城阳是一脉,而许诚民又是另一脉。 所以许诚海与爷爷是堂兄弟,也是他们那一脉最小的。 而他在家排行老三,故而许岳喊他三幺公。 幺公,在某些少数民族文化中,可能是文化、文字的传播者,也是祭祀活动的主持人。而在蜀州这边指的是对爷爷的兄弟中排行最小的那个的称呼。 “三幺公,编背篓呢?” 许岳将东西放下,随口问道。 “来都来,拿什么东西。”许诚海见了,客气的说道,“闲着也闲着,能卖几个钱也好。” “那这些你能编么?” 许岳随即拿出手机翻看给许诚海看。 “大部分还是没问题的,只是有些花的可能时间长一些。”许诚海说道,“不过,那刻字刻画什么的,我可不行。你们要?” “要!三幺公有多少,我要多少!回头给你们弄个价格表!”许岳说道,“另外,我准备包一片竹林,到时候三幺公可以去那儿砍竹子。” “包竹林干嘛,竹山那么多?”许诚海疑惑的问道。 “那竹山毕竟是公家的东西。”许岳说道,“没挣钱,谁也不会说什么,可若是挣钱了,那估计话就多了。” 许诚海沉默了。 他以前去竹山砍竹子编背篓筲箕卖,没人说什么。 因为卖不了几个钱,也不会有人眼红。 可若是真挣钱了,那估计就如许岳说的那样了。 “这些真能挣钱?”许诚海问道。 “三幺公你们编出来,我就买!”许岳说道,“如何卖出去,那就是我的事儿了。放心,亏钱的事儿,我可不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