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原本是可以解决副厅级待遇,但是郭文治高风亮节,他说战死牺牲的同志们已经没机会沐浴阳光之下,我郭文治能够做一任县太爷,已经心满意足啦,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人民找负担了。 这位县委书记,已经退休二十多年了。 另外一个马安泰,杨东没什么印象,应该是九十年代或者前些年的庆和县的书记。 至于在职干部孙肖,更不可能有印象。 可这个孙肖,究竟因为什么对自己有意见那? 杨东很好奇,也想知道一下。 两个老同志代表曾经的庆和县党委意志,一个孙肖代表现在庆和县官场的态度。 似乎都对他的到来,不欢迎啊。 郭文治八十岁,老同志,参加过战争。 杨东想到了童老,童老是不是对这个郭文治比较熟悉啊? 想到这里,杨东拿起手机,打算给童老打个电话。 但是已经快按下数字键,又被他放下了。 如果一遇到问题就总想找人的话,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独当一面?才能真正的靠自己解决问题? 自己已经很麻烦童老了,包括童长河他们。 人家跟自己非亲非故,没有必要一次次的帮自己,还是无条件的帮助自己。 这种事情也不太好。 麻烦太多次了,人家对你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 杨东想到这里,干脆放弃寻求童老的帮助。 郭文治老同志出过一本书,在他退休庆和县的县委书记之后,他在一篇遗憾录里面写道,我郭文治15岁参军,16岁加入党,20岁见证新国家的建立,21岁奔赴东北外的前线,24岁复员回家,30岁前往西南,建设三大线。 40岁因为一些原因被打倒,50岁恢复名誉之后,开始在庆和县担任县长,55岁担任县委书记到60岁退休。 他这辈子没有什么太大的不满,如果说唯一的遗憾那就是没有让庆和县富裕起来。 他的能力水平有限,只能让庆和县部分人解决温饱,没办法让庆和县40万人民群众脱离贫困,达到小康生活。 郭文治的遗憾就在这里,他想亲眼看一看庆和县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不枉活了一辈子。 建设了十几年的大西南,眼见着大西南越来越富裕,自己的家乡庆和县却一直贫困,心里很不舒服。 杨东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把住郭文治这位老同志的脉,知道该怎么消除他的遗憾。 至于马安泰和孙肖,见面之后应对吧。 杨东走到杨然平时写作业的小桌子,拿起纸笔开始哗哗写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