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东的质问,让会议室内的氛围更加的沉肃。 县委要调整财政局的一把手,本身就是打算撕破脸的行为。 既然都要撕破脸了,杨东也没必要给吴三平留脸。 曾经友善的双方,如今走到了对立面,这就是政治,一个阴阳交融且对立,时刻变化的政治。 杨东还记得,当时认识吴三平的时候,还是自己身为省纪委巡视组的组长,在庆和县帮衬潘大江的时候,认识了吴三平。 吴三平和边丰,是仅有的两个没有问题的县委常委,因此留任庆和县,主持工作。 后来的时候,更是升了一个位次。 自己刚到庆和县的时候,与吴三平和边丰的关系都不错,彼此也都很有默契。 这个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就是从贾丰年闹出了群体事件,杨东一个人解决了群体事件之后,关系逐渐变了。 因为大家的行政观,执政理念,甚至核心的思维都不一样。 观念不同,没有办法在一起。 因此,越走越远。 当时杨东见到吴三平几个人在群体事件还没结束就离开之时,就已经感受到了,他才会感慨同志越来越少了。 但是不会想到,这么快就有对立的一天,直接在县委常委会上面,发起矛盾。 “杨县长,你这是什么态度?” 吴三平也怒了,瞪着杨东质问。 “我组织部为合适的人选做出合理安排,也有错了?” “吴部长,请你称呼我杨书记,你别忘了,我是纪委书记!” 杨东瞥了眼吴三平,沉声开口,纠正他的称呼。 吴三平呼吸一滞,目光也清澈了不少。 旁边很多常委都是一怔,就连县委书记冯家栋都是如此。 这些天来,杨东一直忙着县政府的工作,大家都不知不觉,忽略了杨东的本职工作,是纪委书记。 副县长,只是兼职的工作,但这个兼职的副县长,却主持了县政府的日常会议。 可经过杨东的提醒之后,大家才猛的醒过来,杨东可是县纪委书记啊。 “杨书记,既然你是纪委书记,那你更无法代表县政府来发言了。” 吴三平冷笑着开口,质疑杨东在县政府的代表性。 县政府的态度,杨东没资格代表。 “那抱歉,市委让我主持庆和县政府工作,我如何代表不了政府的意见?” “你不满意?去问市委。” 杨东笑着白了眼吴三平,嘲弄的笑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