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车子驶离古北大学,李毅飞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目光在几所学校门口停留。 正值放学时分,校门口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各种车辆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孟秘书,你孩子在哪上学?"李毅飞忽然问道。 孟子义转过头来,推了推眼镜:"在实验二小,托人找的关系,花了不小力气才进去。" "实验二小..."李毅飞若有所思,"我听说那边一个班都要七十个孩子了?" "七十三个。"孟子义苦笑,"教室挤得转身都难。 可没办法,好学校就这么几所,大家都挤破头往里钻。" 李毅飞点点头,示意司机:"前面育才小学停一下。" 还没到放学时间,育才小学门口已经挤满了等待的家长。 老人们带着小凳子坐在树荫下,年轻的父母们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 "这阵势,比咱们开项目协调会还热闹。"李毅飞轻声说,示意司机把车停在远处。 他们沿着围墙走了一圈。操场上的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狭小的空间里,跑步的孩子差点撞到一起。 教学楼外墙斑驳,几处墙皮已经脱落。 "去听听家长们都在聊什么。"李毅飞对李敏使了个眼色。 李敏会意,走向一群正在树荫下等待的家长。 李毅飞则信步走进校门,门卫刚要阻拦,被孟子义轻声劝住。 教室里,孩子们挤在密密麻麻的课桌椅间,后排的学生几乎要贴着墙壁。 一位年轻教师正在讲课,声音已经有些嘶哑。 "请问您是?"一位中年男子从办公室出来,疑惑地看着李毅飞。 "路过,随便看看。"李毅飞微笑,"您是?" "我是校长,姓王。"男子擦了擦额角的汗,"您是不是...李市长?" 李毅飞不置可否,指着教室问:"一个班多少学生?" "最多的...六十八个。"王校长声音发涩,"片区适龄孩子多,我们尽力了。 这几年新建小区越来越多,可学校还是这么几所。" 这时,李敏带着几位家长走过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激动地说:"领导,能不能帮我们反映反映?我孙女在这上学,回家就说看不清黑板。座位太靠后了!" "我家孩子也是。"一位年轻妈妈接话,"想转学,可好学校进不去,差的又不甘心。为了孩子上学,我们真是操碎了心。" 李毅飞默默听着,不时点头。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刘建明打来的。 "市长,'悦湖国际'的业主又去闹了,情绪比较激动。" "知道了,我马上回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