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6 章 为人民谋幸福-《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1/3)页

    省代会分组讨论会的会议室里,暖气开得很足,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各地市的代表。

    李毅飞坐在靠中间的位置,面前放着一份精心准备的议案材料。

    会议已经进行了一个小时,各市代表轮流发言,大多围绕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常规议题。

    当主持人点到李毅飞的名字时,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不少代表都听说过这位年轻市长在水又市的改革举措,想听听他这次会提出什么新想法。

    李毅飞站起身,没有立即开始宣读准备好的讲稿,而是环视了一圈在场的代表。

    “在正式发言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李毅飞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特别的穿透力,“上周,我在水又市人才市场遇到一位四十二岁的老技工。

    他在机械行业干了二十年,手上全是常年操作机器留下的老茧。

    他告诉我,自从工厂裁员后,已经投了上百份简历,却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得到。

    理由只有一个——年龄太大了。”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连翻动文件的声音都停止了。

    这位老师傅对我说:我不怕吃苦,就怕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

    李毅飞顿了顿,让这句话在每个人心中沉淀,“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当我们把人生经验最丰富、家庭责任最重的这批劳动者排除在就业市场之外时,我们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李毅飞打开面前的资料,但没有照本宣科。

    “根据我们的调研,水又市35岁以上的求职者,平均需要花费三个月才能找到新工作,是25岁以下求职者的三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近三成的人被迫转行,这意味着他们积累了十几二十年的专业技能被白白浪费。”

    这时,一位来自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代表插话:“李市长,我理解您的担忧。但企业追求效率和利润是市场规律,年轻人确实更有活力,学习能力更强。”

    “您说得对,”李毅飞从容回应,但让我们看看另一个数据。

    李毅飞切换了PPT页面,“这是水又市一家制造企业的案例。

    该企业通过内部培训,帮助45岁的老员工掌握数字化设备操作技能。

    结果不仅留住了人才,产品合格率还提升了15%,员工流失率降低了40%。

    这说明什么?说明经验和稳定性同样具有价值。”

    又有一位代表提出质疑:“但培训需要成本,企业未必愿意承担。”

    “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李毅飞立即接话,“我们的议案建议,对开展大龄员工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

    初步测算,这笔投入带来的社会效益,将远远超过财政支出。”

    李毅飞接着展示了一组数据:“一个45岁的失业者,如果长期找不到工作,不仅意味着家庭失去主要收入来源,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社会问题。

    相反,如果能帮助他实现再就业,他将继续纳税、消费,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一笔明明白白的经济账。”

    会议室里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原本抱着旁观心态的代表们,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