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他的计划里,这些人将来成为整个大明军队的核心骨干。 接下来当然还有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源源不断的招募下去。 作为大明的新军,最终将取代原来绝大部分的军队。 当然,军队的数量会大大减少。 因为战斗力大幅提高之后,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 老朱所订立的军户制度,好处是士兵既是兵,也是民。 闲时务农,战时当兵。 他们都有朝廷分的田地,足以满足其生活需求,朝廷不用再额外给付军饷。 这一制度能成立,是因为经历了元末战乱,天下有了大量的荒田,无主之田,可以作为军屯。 其次是还有无数流离失所的流民。 将他们充作军户,不仅能满足国家军事力量建设的需要,还能让流民都种上田,吃饱饭。 一举两得! 然而,弊端也是很显而易见的。 军户们的生活重心,其实并不在作战上面,而在种田上面。 毕竟,打仗对他们毫无好处,连军饷都没有。 种田才是实打实的利益。 久而久之,卫所的军力自然越来越拉垮。 其次是,军户制度过于强化军官的权力。 士兵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军官的命令。 这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当然没有问题,也是必然的要求。 可如果回归到日常生活,种田养家上面,问题就大了。 对于总旗,百户等世袭军官来说,既然士兵必须要听我的命令,那我家的田,当然得由士兵来帮我耕种。 毕竟,即使是后世的现代军队,许多国家的军官仍然会经常指使士兵帮自己干私活。 更别说是眼下的大明。 因为军官的权力使然,国家想要彻底禁绝这种事情,近乎不可能。 不止如此,士兵家种田的粮食产出,也得归我所有,士兵家的田,就是我家的田! 因为国家必须维护军官的威望,不能允许士兵和军官对抗。 可没有了对抗,士兵任由军官随意拿捏,时间一长,就会丧失所有的一切,沦为军官的奴隶。 事实上,这正是明代中后期军户制度近乎彻底崩溃的根源。 士兵的田,最后几乎全部被各级军官霸占了。 失去田的军户,比奴隶还惨,就只剩下逃亡一条路。 高峰时期,有近八成的军户逃掉了。 留下来的两成,大多数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军户制度,最终也变得名存实亡。 各地的卫所,逐渐丧失了战斗力。 不过,至少现在,大明的军纪仍然严明,卫所兵还有战力,朱允熥也不打算很快废除这项制度。 卫所制度有其可取之处,尤其是对边疆地区而言。 新军只会逐步建成,慢慢推行。 第一支新军,当然是海军。 因为海军与陆军不一样。 海军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兵种,必须由职业的士兵和军官来充任。 卫所兵显然是无法胜任的。 巡视了一番之后,朱允熥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起来,报名的人足够多,要招到合格兵源,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 大明的第一支海军,又该由什么人担任统领呢? 他脑海中念头刚起,便见有一道高大的身影,映入眼帘。 “太孙殿下,奴婢能进入大明军事学院吗?”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