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科学》期刊编辑部的人,看到这个落款,应该不至于还想不到这是当今陛下写的吧? 那就没事了。 他不可能派人暗中去提醒《科学》期刊编辑部,那是犯了大忌。 但陛下自己“笔误”,便怪不得别人了。 他虽然在旁边看着,可没有看清,没注意到,还是很正常的。 想到这里,吉垣放下心来,当即前去邮司买了邮票和信封,将老朱写的文章,投递了出去。 “咱也算是给他提醒,指出他治国存在的问题了,就看他自己能领悟几分。”老朱得意的想着:“以后谁也不能再说咱治国不如那个‘逆孙’了吧。” …… 金陵城。 一片祥和安稳。 相比朱能和张辅发过来的正式捷报,姚广孝的情报局,反而先收到大军获胜的消息。 原因也很简单,情报局是通过放飞信鸽将消息传回来的。 比起派快马送来的捷报,自然要更快一些。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朱允熥也不能以情报局的消息为准,还是要等待正式的捷报。 这与朱允熥远征倭国时不一样。 那时候虽然也是放飞信鸽传回捷报,可放飞的信鸽不止一只,信还是朱允熥亲笔所写,用了太孙殿下的印鉴,算是正式的公文。 朝廷自然可以以此为准。 眼下情报局传来的,却只是情报人员打听到的消息,作不了数。 还是要等待张辅和朱能将正式捷报公文传回。 这并没有等多久。 快马加急传递,其实相比鸽子也不慢多少。 这日上午,朱允熥正召集众官员议事。 一骑快马,直入金陵城。 马背上的人,一手高举军情卷轴,一手扬鞭催马,疾奔而过,一边又高声大喊道: “我军大捷,一战歼灭北元主力,北元向大明投降啦!” “我军大捷,一战歼灭北元主力,北元向大明投降啦!” “我军大捷,一战歼灭北元主力,北元向大明投降啦!” 通常而言,若是战败或者前线军情紧急之类的,便会严格保密,不会大声嚷嚷。 但大捷则会敲锣打鼓,广而告之。 百姓们先是有些懵逼,只顾着躲避那骑快马。 一直到对方策马远去,才反应过来。 “大捷?我军歼灭了北元的主力?” “北元向大明投降啦?”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北元的铁骑打过来了?” “新军平定北元了嘛?” …… 百姓们议论纷纷。 很快,金陵城也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新军出征时,《大明日报》做了铺天盖地的宣传,百姓们对其获胜的期望很高。 如今听到消息,也皆是一个个喜不自禁。 不多时,大街上便响起了鞭炮声,锣鼓声…… 东宫。 朱允熥拿起捷报,细细看了一遍。 虽然此前早就收到姚广孝报上来的情报,但那是外围人员的消息,并不具体。 相比之下,朱能和张辅送回来的正式捷报,自然要详细得多。 战争的经过,取得了多大的战果,恩克是如何投降的,乌格齐哈什哈的下场…… “好啊!” 看完捷报,朱允熥重重在桌案上拍了一掌。 心头的一块石头,也算是终于落地。 虽然他对大明军队获胜非常有信心,然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最大的问题,还是朱能和张辅的军队,主要是马车为主,只有少量骑兵。 他们的行军速度,是赶不上北元铁骑的。 如果北元始终避战,宁愿放弃肥美的拥水草聚居地,也不与大明军队开战,那朱能和张辅的远征军,也将无功而返。 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低。 毕竟,北元并不知晓速射炮和燧发枪的厉害,他们看到明军数量如此之少,没有理由不发起进攻。 但也可能是,北元派小股军队试探了几次,发现自己打不赢,然后就放弃了。 朱允熥令《大明日报》大肆宣传,大张旗鼓的进攻,也有故意刺激北元的用意。 就是要让他们不服气,让他们下定决心要干掉远征的明军。 事情的进展,果然也如朱允熥所料。 甚至比他预料的还要顺利。 一出关,张辅的三千兵马,打垮了乌格齐哈什哈的六万大军。 随后,朱能率军抵达元庭,北元之主孛儿只斤·恩克干脆利索的投降了。 朝堂上,众臣皆是喜气洋洋。 北元啊! 这可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大明最大的敌人。 在许多朝臣的眼中,恐怕未来大明与北元之间的战争,仍会持续很多年。 毕竟,历朝历代,中原政权与草原部落之间,皆是如此。 年年征战不断。 能挡住草原部落的进攻,能确保中原不受到他们的侵犯,就算是非常不错了。 这也正是长城存在的意义。 若是草原部落很容易被征服,也不至于从春秋战国开始,各国便一直忙着修长城,到秦汉乃至后续各朝,仍修个不停了。 却没有想到,远征的明军,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而且是如此辉煌的战果。 北元投降了! 一时间,许多大臣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些人当中,不少曾经经历过元庭统治的时代。 宛如昨日,历历在目。 而今回想起来,一切恍如梦境。 朱允熥的感触却是那么深,他收起捷报,笑道:“北元已经向我大明臣服,眼下的问题,是该如何处置草原部落,各位有什么妙计吗?” 闻言,立时有大臣出列,道:“启奏太孙殿下,下官以为,北元既已归降,可将其民众大部移迁至中原,如此便能一劳永逸,防止其东山再起。” 朱允熥微微皱眉。 “启奏太孙殿下,下官以为,应该移迁汉民至草原上,垦荒种地,变草原为农田,建起城塞,派卫所军永屯草原。” “启奏太孙殿下,下官以为,草原部落,杀之不绝,当好好安抚,大明可与其联姻。由太孙殿下迎娶元主的女儿,并令后世皆引为惯例。大明与北元,永结姻亲之好,便不会再起战乱了。” …… 众官员纷纷建言,但朱允熥的脸色却是渐渐黑了下去。 原来还想听听他们的意见,但现在看来,这些人根本出不了啥好主意。 也对。 草原部落的问题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都没有啥好的解决办法。 朝廷内的众臣,当然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看来,还是要直接实施自己早已想好的策略了。 当下,朱允熥站了起来,道:“诸位的话,本宫都记下来了。” “本宫对于平定草原部落,防止其日后东山再起,也有一个主意。” 朝堂上顿时寂静无音。 朱允熥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而后吐出八个字:“树立新神,分而治之!”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