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离开金陵短短几个月,竟恍如隔世。 在申城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看着一座城市一天天建设,成长……一幢幢建筑物拔地而起。 十里码头,十里繁华。 离开之后,再见到传统的城市和乡村,便有了一番别样的感受。 老朱想起朱孙在信中所言,说太孙殿下正利用科学,欲要在大明掀起一场“工业革命”。 对于“工业革命”,老朱不太懂。 朱孙在信中的解释是,科学促使新的生产工具被发明,而这些新生产工具,其功效百倍,千倍于从前的人力。 于是,人们便能做到从前所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人能做到从前一百个才能做到的事。 社会因此而为之改变。 蒸汽机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核心,故而朱允熥才会对蒸汽机如此重视。 据朱孙信中所言,效率上可行,故障率也低,能实际运行的蒸汽机即将问世。 太孙殿下正准备重赏其发明者。 老朱对此也是颇为好奇的,想要亲眼目睹一番。 毕竟,能让自己的孙子寄予那般厚望,不惜拿出国公之位悬赏的“宝贝”,肯定有其不凡之处。 心中想着,老朱放下了窗帘。 身体往后一躺,想要好好休息一下。 年龄大了,精力便不如从前。 一直看外面的风景,都会觉得消耗了太多的精神。 然而,老朱的身体才刚躺下,突然又弹了起来,僵住在那里。 刚才窗帘放下去的瞬间,自己看见了什么? 不及多想,他便伸手再度拉开了窗帘。 没错。 刚才真的没有看错。 那是啥? 老朱连忙低声问旁边的吉垣:“咱们没有走错的路吗?这真的是前往金陵城的路吗?” 这一瞬间,他的警觉心提到了极致。 如果锦衣卫走“错”了路,那事情便绝不简单。 甚至有可能,这是一场针对他的“谋杀”。 但是,也不应该啊? 此次出行虽说仓促,但带来的锦衣卫,都是精挑细选,忠心耿耿的人。 他们不可能会集体背叛。 可若非如此,眼前的道路,怎么又看着不对呢? 吉垣闻言,也慌忙向外望去,瞳孔顿时像被定住了似的。 “这……这……这……” 他顾不上许多,唯恐在小小的车窗里看不清楚,急忙掀开车帘,往外面四周望去。 眼前的景象,已彻底将吉垣惊呆。 外间,护卫着老朱前行的蒋瓛似是发现了吉公公的不对,策马近前,笑道:“几个月的时光,应天府真是大变样啊。” “我刚开始,都以为我们是不是走错了路呢。” “可这里只有一条水泥大道,按理来说,就算闭着眼睛走,也不可能走错的。” “后来,看到了一些原来的老树,老房子,才终于确定下来,没有走错。” “这里真就是回金陵的路。” “再往前行二三十里,就该到金陵城了。” 老朱听到外面的谈话,也从马车里面探出了身子。 他的目光,首先便望向了远处那高高耸立的烟囱。 在申城的时候,老朱也曾见过那般高的烟囱。 只不过,不是在城区,而是在距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据说,那是特意规划的“工业区”。 主要是利用申城发达的水运系统,从远处运来的煤和铁矿石,进行冶铁炼钢。 高耸的烟囱,便是“炼钢厂”的建筑物。 老朱不明白,为什么冶铁炼钢,需要那么高的烟囱。 也曾想进入里面一探究竟。 但一来他在外面,不愿暴露公开身份。 二则是申城的炼钢厂,还在建设当中,并没有完工运作。 进去估计也看不到什么。 所以最终只好作罢。 在与朱孙来往的书信中,老朱曾提及此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