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顺着工匠临时搭建的木台登上高处,一幅用石灰画出的巨大规划图赫然在目。 郑和手持木棍,指着王府选址中央:“此处为王府宫城,按照《大明会典》规制建造,黄瓦朱门,以备殿下起居理事。 但您瞧这周围!” 木棍划向王府东侧:“此处规划为皇家学院,占地三百亩。 皇孙殿下亲拟章程,设算学、格物、航海、异域文译四科。 算学教珠算与西洋筹算,格物讲矿冶与农事,航海课由老水手传授针路之术,文译则培养通事人才。 学院藏书楼已从应天府调运典籍三万卷,日后还要收集西洋番书,供学子研读。” 朱权眼中闪过讶异。 他在南京时曾听闻皇孙提议改革国子监,却没想到会在新洲先行实践。 木棍又指向另一边道:“西侧这片区域,是皇家银行。 皇孙殿下言,新洲地处西洋要冲,贸易日盛,需有专司金融之所。 对内发行新洲通宝,与大明宝钞等值流通,避免银钱兑换纠纷; 对外则办理跨洋汇兑,日后商贾在忽鲁谟斯采购香料,无需携带重金,凭银行票券便可支取。” 郑和顿了顿,又指向南北两侧:“南边是市舶司与番商馆,北边是火器局与造船厂。 皇孙殿下说,王府居中央,是为镇住气运; 周围设施环伺,方能撑起新洲的筋骨。 您看这整体布局,恰似一张巨网,将政务、教化、经济、军事尽数囊括。” 朱权凝视着规划图,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木台。 他忽然想起临行前皇孙私下召见时说的话:“王叔此去新洲,非为裂土封侯,实为大明开疆拓土。 那里不是流放之地,是未来的西洋都会。” 当时他尚有疑虑,此刻才恍然大悟。 朱权仍有顾虑道:“可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耗费多少物资? 北平修建王府时,调动工匠千余人,耗时三年方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