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set。” 电子口令响起。 运动员都站在了比赛场上。 在200米赛场上,现在荣誉最高的之一,可能就是拿过wo级别200米奖牌的加特林,以及去年拿到奥运会200米奖牌的谢正业。 只是虽然都叫做ow级别200米奖牌。 可是加特林那个已经过于久远。 现在天津这10年的发展已经让眼下的200米水平突飞猛进。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 加特林的200米乘其其实对比自己的巅峰期并没有下降。 甚至可能还要提高。 但是在眼下的200米赛场…… 却不是当年他叱咤风云的200米赛场。 甚至他可以感觉到。 这些人看到自己,都没有什么反应。 甚至还有一些人带着挑衅的目光,好像是要把自己吃掉。 100米自己出不了头。 那就来200米试试看啊。 200米再出不了头。 自己就干脆算了。 100米认清了残酷性后,加特林开始主动尝试200米。 不过很遗憾。 他的跑法还没有更新换代。 那么用他巅峰时期的跑法。 现在再来跑。 那就是死路一条。 嘭———————— “比赛开始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场比赛的结果如何。” “谢正业轻轻松松就拔得头筹,他今年不仅100秒破了10,20秒更是继续往前精进。” “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他要成为博尔特和布雷克之下的第3人。” “他想要锁定铜牌。” “轻松的弯道加速继续超越,排在第二是周兵,马蒂纳途中跑也跟得上来。” “现在马蒂纳成了第二。” “谢正业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他的跑法集中感比去年更强。” 谢正业这里做了一个和苏神接近的事情。 如果说苏神那个叫做弯道极速神经-筋膜-力学三维整合机制。 那么谢正业,这个就是简单一点的版本。 叫做弯道极速神经-力学整合机制。 在弯道起跑瞬间,神经中枢会快速发出指令,使相关肌肉群迅速收缩,完成起跑动作。在弯道跑过程中,神经系统不断接收来自肌肉、关节等部位的感觉信息,实时调整肌肉的收缩程度和发力顺序。 这些都差不多。 例如现在的途中跑,当谢正业身体向内倾斜时,神经系统会调节腿部和腰部肌肉的力量,以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姿态。 那这个时候开始送髋。 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虽然没有苏神那样可以轻松调动筋膜体系。 但谢正业也根据自己的技术习惯。 把这个神经和筋力学二维整合。 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凡事都有第一步饭要一口一口吃。 在技术方面。 跟随苏总。 学习苏总。 已经成了谢正业一个开始不断钻研技术的人。 现在他是只做到了两步。 可两步做到之后才有第三步。 对于运动员进行技术学习,技术改动技术调整。 苏神一直都是很支持。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技术。 也没有永远不过时的东西。 只有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调整。 才能让整个国内的跑步体系不断的进步。 进入极速。 谢正业做出了自己的调整。 着地瞬间:髋关节屈曲角度110°。 最大缓冲期:屈曲至100°-105°。 蹬伸末期:伸展至175°-180°。 这是他支撑相髋关节角度变化。 随后是摆动相髋关节旋转。 骨盆横轴旋转幅度:8°-10°。 右侧前旋,左侧后旋。 髋关节内收,外展幅度:右侧支撑期内收5°-7°,左侧摆动期外展3°-4°。 这么一弄,他的速度果真出现了提升。 这样本来就在第一个的,他更进一位。 拉开了和第二的马蒂纳的差距。 马蒂纳都有些不敢相信。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认为自己…… 100米要比谢正业更厉害。 整个200米,也许后面比不过。 但是前面。 应该是自己的优势区和舞台。 这样才对味啊。 以往他和谢正业进行比赛。 也都是遵循这个趋势发展的。 可是现在他却被这样按……了下去。 极速爆发。 自己既然。 不如这个东方小子。 这点变化别人可能没感觉。 但是紧紧跟在谢正业后面的马蒂纳。 感触颇深。 甚至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个感觉到的人!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过弧顶。 谢正业依然是全力冲过去。 这个地方,马蒂纳被耽误了一点。 进一步拉开了身位。 下弯道。 马蒂纳有些忍不了。 好胜心,让他在这里更多的发力。 毕竟他是100米更好的百米选手。 怎么能在前面输这么多呢? 不公平。 想不通。 不愿意。 谢正业才不管他愿不愿意。 继续做着自己的。 送髋启动时间:支撑相后30%时段,离地前80-100ms。 髋关节伸展角速度:450°-500°/s,比原本跑高12%-15%。 重心前移距离:占步幅60%,体现送髋对重心推进的高效性。 要是有更先进的仪器设备,那更可以探测出来,谢正业现在右侧初级运动皮层的臀大肌代表区激活强度比原本跑高22%。 左侧辅助运动区对髂腰肌的调控延迟缩短至35ms,远超普通选手50ms。 尤其是最后一点,这种神经支配优势使其能在0.1秒内完成“屈髋摆腿→伸髋蹬伸”的模式切换,送髋节奏比同水平选手快5%-8%! 砰砰砰砰砰。 当身体倾斜角度达20°时,前庭脊髓外侧束增强对。 砰砰砰砰砰。 臀中肌后束的激活,EMG增幅38%,抑制骨盆侧倾。 砰砰砰砰砰。 股直肌的离心收缩控制,放电频率降低10Hz,避免屈髋过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