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徐闻面沉如水地把情报双手奉上。 朱瞻基接过来,从上至下,脸色越来越难看,心里骂的可脏了。 特别是那篇檄文,简直就是胡说八道,颠倒黑白! 现在因为四海商会,朝廷钱是不缺的,各种天灾也能及时赈济。 至于山东为什么遭灾,他汉王不清楚吗? 为了自家王府的景观,把一条灌溉渠都扒了,引进府内,根本不管下游的死活。 另外在乐安州强占数万亩民田,为了自己的私田,更是霸占水源,自建水塘。 整个乐安州大旱,唯独他汉王府有水,汉王田里面有水。 有知县上奏朝廷,被朱高煦知晓后,竟然直冲县衙,当众鞭打知县,影响极为恶劣。 当时山东布政司衙门并当地知府一并上奏,要为知县讨个公道,都被朱棣压了下去。 永乐大帝英明一生,却始终对最像自己的这个儿子感到亏欠,所以多有偏袒。 而现在朱高煦居然倒打一耙,把这些归咎于朝廷。 还怪因为他宣德继位以后,才导致这些天灾,着实又恶心了朱瞻基一把。 至于后面那些喷点,在给张辅的密信中都有所体现。 朱瞻基看过一次后,都有些脱敏了。 还有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清君侧,真是学永乐大帝都没学好啊! 称呼杨士奇杨荣为庸臣,却连徐闻这一大家子提都不敢提。 看来朱高煦对于越王徐闻的恐惧,已经深入到骨髓中了。 其他莫须有的罪名,譬如削藩虐弟,囚兄戮侄,骨肉相残。 朱家血脉,几遭屠戮,朱瞻基都懒得看了。 暗卫的情报在几位内阁手中传阅了一番。 主辱臣死,朱高煦的这篇檄文,已经激怒了这些平素养气功夫到位的阁老们。 杨士奇更是挥舞着情报怒道:“此等无君无父之辈,当早日扫平,以儆效尤!” 杨荣和徐谦的表现也都差不多。 杨荣表示自己愿提兵南下,将朱高煦捉于御前谢罪。 他们这些东宫旧臣,对朱高煦的恨意比朱瞻基更甚。 永乐帝在位期间,汉王多次构陷他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