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不是有徐闻护着,他们早就下狱多次。 这也是为什么杨士奇心甘情愿的称呼徐闻为老师,因为越王真救过他的命。 前面因为情况不明朗,这些阁老们还有所保留。 现在朱高煦造反之事已经确定,那他们也不用掩饰自己的情绪了。 徐闻是这些人中表情最自在的,安抚众人道:“诸位不用过于着急,我当初在山东盘桓数日,会见各路官员,已经明里暗里警告过不少人,朱高煦他翻不起什么大风浪的,我们先静待更多消息,比如锦衣卫那边的情况,然后明日朝会之上再做决定。” 有越王这句话,大家心中大定。 朱瞻基也很赞同徐闻的观点,此等大事,必须上大朝会。 锦衣卫的通报比暗卫稍慢,第二日凌晨也到了北京。 有两份情报互相佐证,朱瞻基决定不等山东布政司及都司情况,在朝会之上,将汉王叛乱的信息公布出来。 殿上众臣一片哗然,百态皆有。 有镇定自若的。 比如杨士奇这些阁老们,早就得到了消息,还有些早就知道汉王心怀不轨,日后必反,这个消息只是他们意料之中。 有些惊诧莫名。 登基大典上,虽然汉王之名一笔带过,但对这位皇叔,新皇还是不吝封赏。 这才过了多久,风向就变了? 说叛变就叛变? 另外一些则是和汉王交好之流。 朱高煦好歹也曾是朱棣的爱子加爱将,当初也能和朱高炽掰掰手腕的存在,有人想投靠也不奇怪。 当他就藩之后,手头又不缺钱,被朱高煦糖衣炮弹攻陷的官员不在少数。 现在骤然听闻朱高煦造反,他们的腿都软了。 但还要强撑住,不能让人看出来,保持和周围的人一致,开始痛骂朱高煦。 朱瞻基高居龙椅之上,下面的众生相尽收眼底。 看着这些人的表现,是忠是奸,他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此次朱高煦狂悖忤逆,犯上作乱,朕意已决,将御驾亲征!” 不得其他勋贵抢任务,朱瞻基就主动把事揽了下来。 在上朝之前,他已经和内阁众人,还有以徐闻为首的勋贵集团商量过。 大家一致认为,此时朱高煦就是跳梁小丑,但实力虽弱,依旧有破坏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