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五月二十日,当很多人把今天当某种情人节过的时候,位于西北戈壁的SZWQ航天着陆场却严阵以待。 因为嫦娥六号返回器带着人类第一份月球背面样品要在这里着陆。 现场等待的人员都非常激动,因为携带月背样本的轨道器已经进入地球轨道,并且正在准备与返回舱分离,这就代表着基本没问题了。 就算有问题,那也顶多是落点偏离较大,但人类首份月背样本肯定能回到地球! 而且根据计算,就现在的阶段来说,哪怕出现了最坏的情况,顶多也是返回舱落到西边的邻国或东边的海域。 这问题不大,现在的老中不是几十年前的衰弱状态,已经有舰队在海上了。 当然,是用搞演习的名义,不是在针对谁。 倒是阿卜杜勒又兴致勃勃的来到了SZWQ着陆场,他想要在月背样品降落的第一时间就合影留念。 这次路云就不陪着了,因为这货闲的很,他自己可忙的很。 还有一个多月重型长征十号火箭就要首飞了。 阿卜杜勒看着旁边停放整齐的猛士车问陪同人员:“据我所知贵国的载人航天系统已经正式使用太空紧急逃生系统了吧,假设真遇了紧急逃生的情况,他们也会着陆到这里吗?” “阿卜杜勒先生,这种情况说不准,因为我国有两处航天着陆场,着陆到哪一边要看实际情况……” 现在国内最出名的是东风着陆场,因为它的名字可比“SZWQ”顺口多了。 “SZWQ”一不小心就会说成“四王子旗”。 而且SZWQ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早期着陆场,其实是有点跟不上时代的。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东风着陆场和SZWQ虽然都是航天器的着陆场,但在具体任务上却有所不同。 东风着陆场作为新一代航天器的着陆场,更加注重航天器的回收与利用,在航天器着陆后东风着陆场能够快速响应,确保航天器的安全回收和有效利用。 而SZWQ则更多地承担了航天器着陆试验的任务,通过多次成功的着陆试验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另外两者在科研价值和社会影响方面也有着不同的体现,东风着陆场由于其地形多样性和实践意义,成为了航天科研人员进行着陆技术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东风着陆场科研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地形条件进行各种复杂的着陆试验,为提升航天技术的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SZWQ作为早期航天器着陆场为航天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SZWQ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成为了航天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未来两边都会大力发展航天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毕竟以后神舟飞船就不会在这里着陆了,着陆场启用的频率会大大降低。 本来太空穿梭机代替神舟飞船之后不会在两处着陆场着陆了,都是从太空机场起飞再从太空机场着陆。 但之后万一会有的航天员紧急逃生情况又需要保持着陆场和搜救队伍。 所以怎么也得给他们找点事干,保留编制。 要不然突然要用的时候没有,那可容易出事。 就像上个月的“仙槎R1”载着原神舟十八号的乘组进入了空间站,在跟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了交接之后神舟十七号飞船就载着乘组返回了地球。 这也是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站的最后一次分离,以后不会再有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对接和分离了。 神舟十七号返回地球之后,仙槎R1乘组把太空穿梭机的物资都搬到了太空码头的储备区,然后太空穿梭机也返回了地球。 这样一来,万一要是发生了需要紧急撤离的情况,三名航天员就只能使用空间站紧急逃生装置返回地球。 单兵突入大气层……想想就刺激。 不过现在嘛,需要突入大气层的是嫦娥六号的返回舱。 预定时间,直播开启! 网友的弹幕开始大量涌入。 【要开始了吗?】 【回来了吗?】 【快了快了!】 【画面切到指挥中心了。】 【人类第一份月球背面的样本要再入大气层了……】 京城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随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千米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SZWQ着陆场当前的气象条件完全满足返回要求,气象人员将持续观云测雨全力确保“嫦娥”平安归来! 搜索队已完成出发前的各项检查工作,以及与各单位的通信联调工作,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同时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再次发微博:“月球土特产正在派送中,地球的小伙伴们请注意查收!” 有的人没有看直播,但是刷到这条微博之后立刻闪现到了直播间。 很快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千米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 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在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