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应天府,金陵城。 陈宣在东海强硬扣押五艘弗朗机商船的消息,经由加急军报的渠道,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传回应天府,朝野震动。 奉天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以首辅杨荣、大学士金幼孜以及数名都察院御史为首的文官集团,立刻抓住了汉王朱高煦远在海外、鞭长莫及的千载良机,立即联名上奏。 一本本奏章堆叠在御案之上。 “陛下!” 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乘声色俱厉,唾沫横飞。 “汉王殿下纵容麾下总兵陈宣,擅开边衅,无故扣押西洋商船,此举与海盗何异?!我大明乃天朝上国,以礼仪德化四方,如今却行此强梁之事,国体何在?颜面何存?!” “顾大人所言极是!” 兵部一名侍郎紧跟着出列,“西洋诸国,远隔万里,向来与我大明秋毫无犯。陈宣一炮之威,固然可逞一时之快,却也彻底断绝了和平往来之可能!若他们以此为借口,联合起来进犯我东南沿海,届时烽火四起,生灵涂炭,此等弥天大祸,谁人能负?!” “汉王拥兵自重,骄横跋扈,早已不是一日两日!如今更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视朝廷法度如无物!臣恳请陛下降旨,立刻将陈宣押解回京,交由三法司会审!同时,立刻召汉王回京,闭门思过,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时间,殿内群情激奋。 弹劾之声此起彼伏,矛头直指远在倭国的朱高煦。 他们洋洋洒洒,罗列数条大罪,仿佛个个都是为国为民的忠贞之士。 龙椅之上,朱棣面沉如水,看不出丝毫喜怒。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勃然大怒,也没有为自己的儿子辩解半句。 整个大殿,只有文官们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回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方面的表演开始变得尴尬。 最先开口的顾乘,额角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感觉自己像个在悬崖边上独自叫嚣的傻子。 当最后一名御史也战战兢兢地结束了他的陈词滥调后,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朱棣的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一下。 “退朝。” 两个字,轻飘飘的,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 顾乘还想说什么,却被旁边杨荣一个眼神制止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声中,朱棣缓缓起身,看也没看御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章,径直走向后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