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与此同时,比起朱高煦这边的慌张,应天府这边的气氛却是压抑。 朱高炽宽大的身躯陷在御座里,手上拿着一份东厂刚刚递上来的密报。 他以监国之名,封锁了应天府九门。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座巨大的牢笼困住了别人,也困住了他自己。 密报上,一个个名字触目惊心。 定国公徐景昌、成国公朱勇、武定侯郭玹…… 全是跟随他父亲南征北战的宿将勋贵,也是他二弟朱高煦在军中最大的依仗。 “殿下,不能再等了。” 吏部尚书蹇义站在下方,声音干涩。 “这些人拥兵自重,心怀叵测,汉王一日不归,他们便一日是悬在京城的利剑。当用雷霆手段,抓一批,杀一批,以儆效尤!” 朱高炽没有做声,因为他很清楚,这么做的代价。 这些人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在动手,无异于提前引爆火药桶,正中二弟下怀。 可不动,就是养虎为患。 “杨士奇怎么看?”朱高炽沉声问。 身边的小太监连忙回答:“杨学士认为,当务之急是舆论。宜广布汉王不忠不孝之名,斥其拥兵自重,乃乱臣贼子之举。如此,可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攻心为上,伐谋次之。 这很符合杨士奇的风格,也很符合他的心意。 可文人的笔杆子,挡得住二弟的铁骑吗? 朱高炽心里没底。 更正重要的是,他最忌惮的不是虎视眈眈的二弟。 也不是京中这些蠢蠢欲动的武夫,更不是掌管了一个锦衣卫的朱高燧! 而是那个远在北平,至今没有任何消息的人。 江澈。 谁不知道,这家伙当初就是朱棣最锋利的刀。 可现在朱棣病危,这把刀,现在听谁的? 朱高炽的目光越过殿宇,望向遥远的北方,眼神无比复杂。 他宁愿江澈旗帜鲜明地站在二弟那边,也好过现在这样,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这个江澈,永远都是能将人心死死的捏住啊!” 朱高炽忍不住叹了口气,张玉,丘福,甚至是朱能,这些老牌的大将,哪一个没有接受过江澈的恩惠? 就连他自己当初也因为江澈,才立下大功。 现在江澈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没有人敢动,也没有人敢乱来。 …… 应天府,武定侯府后花园的假山洞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