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地里不缺人,那人去哪?”老农说着,抬头看了一眼村头,那个贴着招工简章的大喇叭柱子。 从上个月开始,喇叭里每天都循环播报,广东那边新开的几百家工厂在招人,管吃管住,每个月还能有三十块钱的工资寄回来。 村里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差不多走了一半。 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离开土地,人吃什么,喝什么? 可现在,村里那几口大粮仓,已经塞得快要满出来了。 自留地里产的粮食,家里人都吃不完,只能拿去镇上换点布票。 老农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呛得他咳嗽了几声。 最后,他站起身,从里屋的炕席底下,摸出了一个被布层层包裹的小包。 打开来,是几张带着体温的票子。 一块的,两块的,叠得整整齐齐。 他没说话,只是把钱和那个装满粮食的袋子,一起塞进了女儿的怀里。 王秀英看着父亲转身进屋的背影,眼眶一下子红了。 呜! 绿皮火车喷出长长的蒸汽白雾,缓慢而坚定地驶离站台。 王秀英趴在车窗上,看着那个小小的村庄从视线中消失,车厢里到处都是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 他们的脸上全是对未来的迷茫还有憧憬。 这种场景,发生在这个国家成千上万个火车站里。 一股由亿万农村过剩劳动力组成的巨大洪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着沿海那些新矗立起来的工业区奔涌而去。 而那些工业区,就是迎接他们的巨大容器。 广城郊外,一排排崭新的厂房,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天边。 经过了余宏改造过的火电站,拥有超超临界的发电效率,足以让全世界工程师都瞠目结舌的地步。 这些电力经过变电站、高压电缆,为这片庞大的工业厂区泵入源源不绝的能量。 王秀英分配到的是一家大型的纺织服装厂。 当她第一次走进车间时,整个人都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