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数千台鹰酱国胜家牌的电动缝纫机,排成一个望不到头的巨大方阵,哒哒哒的声音汇成一片金属的海洋。 明亮的白炽灯光,照得整个车间亮如白昼。 每一个工位上的女工,都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低着头,专注而高效地完成着手里的动作。 一块块蓝色的丹宁布料,从她们手中飞速地流过,转眼就变成了一条条笔挺的牛仔裤。 在这条流水线上,她不再是那个只认识麦苗和红薯的农村姑娘王秀英。 她成为了四号生产线,第三百七十二号工位。 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用工厂统一发放的饭票,去吃五分钱一份,随便加米饭的白菜炖肉。 然后在下工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八个人一间的集体宿舍里倒头就睡。 第一个月月底。 王秀英颤抖着接过三十二块五毛钱工资,她先给自己留下五块钱伙食费和两块钱零用,然后立刻跑到工厂大门口的邮局。 将剩下的二十五块钱,仔仔细细地填上老家的地址,给自己的父亲汇了过去。 从邮局走出来,阳光格外的好。 王秀英眯着眼睛,看着路上一辆辆满载着印有英文商标集装箱的卡车驶过。 她觉得,这样的日子,比在土地里刨食的日子,要好上一百倍。 …… 巴城,老佛爷百货。 一位妆容精致的高卢鸡妇人,推着购物车,有些不耐烦地在一排排货架间穿梭。 她的目光落在了一台崭新的晶体管收音机上,设计简洁,外壳光滑,是当下最流行的款式。 她拿起来看了看价格标签。 七十九法郎。 她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没有丝毫犹豫地将它丢进了购物车。 而在那台收音机的底部,有一行她看不懂的小字,以印刷体的形式,安静地标注着:Made in PRC. 一箱箱这样的收音机,连同运动鞋、玩具、牛仔裤,塞满了远洋货轮的每一个舱室,越过大洋,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工业国需要这些价格低廉的日用品,来平抑他们国内越发高昂的人力成本和通货膨胀。 而那些孱弱的第三世界小国,根本没有能力建立起这样规模的工业体系,他们的市场同样被兔子的商品所填满。 全世界都在喂养着东方这条苏醒巨龙的工业化进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