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张图纸被展开的一瞬间,黄旭的瞳孔就猛地收缩了。 他往前走了两步,俯下身,双手撑在桌面边缘,要把脸贴到图纸上去。 他的呼吸都停止了。 这张图纸上画着的,是一系列闻所未闻的机械结构和技术示意图。 它们和他所知的一切降噪技术,都完全不同! “这……”黄旭伸出有些颤抖的手指,指向图纸的一个部分,那个地方的标题栏清晰地标注着,泵喷推进系统。 他看到的是一个复杂的环形导管,导管内部,是十数片造型奇特的转子和定子叶片。 传统的潜艇螺旋桨结构消失了,这是完整精密如同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的推进模块。 黄旭的声音有些干涩: “用导管把转子包起来,消除……消除桨叶尖端的涡流空泡?” 空泡效应,是潜艇在水下航行时,螺旋桨高速转动导致周围水压变化,形成大量微小气泡,这些气泡溃灭时会产生极其剧烈的噪音。 这是潜艇最主要的噪音源之一。 而泵喷推进,恰恰就是釜底抽薪,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但这只是黄旭震惊的开始。 他的目光移动到另一处,那是一个船体的横截面图,上面清晰地描绘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构。 整个反应堆、蒸汽轮机和主减速齿轮箱等所有大型噪声设备,并没有直接安装在潜艇的耐压壳体上。 而是被整体放置在了一个双层金属筏式结构上,而这个筏式结构又通过数百个特殊标记的阻尼器,悬空连接在艇体骨架上。 这就是全浮筏减震降噪技术。 它将潜艇内最大的噪音工厂,几乎与艇身完全隔绝开来。 然而最让黄旭感到大脑一片空白的,是潜艇最外层壳体的那张细节设计图。 他看到那不是简单的钢板,也不是他们费了大力气才攻克下来的消音瓦。 图纸上标注的名字是,主动式相控阵声学消声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