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过去,这里锻造不出足够长的机翼大梁。 现在,一块长达三十七米,中间没有任何焊接点的整体式主梁,被完美地锻造出来。 当它吊离模具,静静冷却时,所有的锻工都摘掉了手套,敬畏地用手触摸那上面流畅而坚固的线条。 数控加工中心,从351厂紧急支援来的二十台五轴联动机床,昼夜不息。 被冷却液覆盖的钛合金构件在高速旋转的刀头下被一点点地切削出来。 地面上,一卷卷金属切屑堆成了银色的小山。 车间的老师傅,以前判定加工精度要靠卡尺、千分尺和一双几十年磨出来的眼睛。 现在,他们只需盯着屏幕上那一连串稳定在千分之一毫米误差范围的数字,眼神里满是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的情绪。 电子车间,几百名手最巧的女工,坐在显微镜后面。 她们用细小的镊子,将一根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彩色导线焊接到集成电路板上。 整个车间只听得见排风扇的微弱嗡鸣,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她们知道,自己手里诞生的,是未来这架飞机的神经中枢。 第六个月。 也就是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变成了十二天时。 在5703厂新建的总装车间里,所有系统联调成功了。 驾驶舱里,身穿橘红色试飞服的首席试飞员,飞行大队长石越,按下了辅助动力单元的启动按钮。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准备迎接以往那种震耳欲聋的轰鸣和扑面而来的热浪。 可什么都没有。 车间里只是响起了一阵细微稳定而频率极高的嗡嗡声。 声音很轻,就像远处有一窝蜜蜂在扇动翅膀,如果不是整个车间都落针可闻,根本无法注意到。 电流被输送到每一个系统模块。 驾驶舱里,原本漆黑一片的五个大型液晶显示屏,依次亮起。 柔和的绿色数据显示流瀑布般刷新,所有的子系统自检列表,一排排全部变成了代表正常的绿色。 “APU供电正常。” “电传飞控系统自检完成,一切正常。” “燃油系统、液压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全部自检完成。” 石越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到车间广播里,清晰,沉稳,但抑制不住那股巨大的激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