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所以,他的视线再次回到了即将要送到设计图板上的M4A1。 他要做的,不是去创造一款像AK或者M16那样纯粹为了杀戮的武器。 他要为这款武器,赋予一个全新的定义。 他要打造的,是一套战线维持系统。 一种能够让一个普通士兵,以更低的精力消耗,控制更大防御扇面,拥有更强态势感知能力的工具。 这个想法一经确立,整个设计思路便豁然开朗。 余宏站起身,没有丝毫迟疑地走向隔壁的设计室。 设计室内空无一人,但数百支不同型号的铅笔、绘图工具整齐地排列在专用的笔架上,绘图板倾斜着,上面还覆盖着防尘布。 他掀开防尘布,铺上一张崭新的半透明硫酸纸。 他没有急着画枪身,没有去画扳机或者枪托。 他的笔尖落在了枪身上方的位置。 他的第一笔,画出了一条笔直的,带有多个梯形凹槽的横线。 皮卡汀尼导轨。 整个M4体系的核心,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在后世看来天经地义的玩意儿。 但在1979年,在这个所有步枪的战术配件都依赖于夹具和专用接口的时代,这个设计本身,就是破天荒的。 它意味着标准化和即插即用。 它赋予了这支步枪无限的可能性。 这根导轨完成后,他才开始向下延伸,勾勒出M4A1那经典的上机匣和下机匣轮廓。 他没有去做任何天马行空的修改,完全遵照了数十年后那最成熟可靠的量产版本,标注着7075-T6航空铝合金、阳极氧化、冷锻枪管等一系列这个时代兔子国工业体系勉强能够达到,但却绝对无法轻易仿制的核心工艺要求。 绘图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 当第二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时,一份完整的,细节到每一颗螺丝公差标注的总装图,已经呈现在绘图板上。 然而,余宏看都没有多看一眼这张足以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轻武器专家都为之疯狂的图纸。 他又重新铺上了一张干净的硫酸纸。 这一次,他开始设计那些挂载在这根导轨上的附件。 他的第一个作品,是一具外形紧凑的光学瞄准镜。 他将其命名为多功能火控瞄准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