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手指无意识地拂过一支金凤步摇,那是朱标在世时赏她的,如今却只觉得冰凉刺骨。 这次大清洗,如同一场飓风,几乎将东宫也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虽然最终她和朱允炆有惊无险,但那种刀刃悬于颈上的恐惧,已经深深烙进了她的骨髓。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能躲过这一劫,并非因为多么清白无辜,而是因为皇上还需要东宫这块招牌来稳定局面。 或者说……还没到动她的时候。 “母妃……” 朱允炆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浓浓的不安。 他穿着一身素净的常服,脸色苍白,眼神游移,早已没了往日‘贤德皇孙’的从容。 吕氏从镜中看着儿子,心中一阵抽痛,但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忧虑。 她放下步摇,转过身,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炆儿,怎么了?可是又听到了什么闲言碎语?” 朱允炆快步走到吕氏身边,压低声音,语气充满了不甘和疑惧: “母妃,您不觉得奇怪吗?皇爷爷这次清洗,我们的人都被清洗干净了,连郭娘娘她们都……可偏偏把伺候明月、明玉的那几个老嬷嬷放回去了!这是什么意思?” 他越说越激动: “是不是皇爷爷觉得亏欠了允熥?还是……还是看允熥这次献‘铁盒’立了功,改变了主意?或者……是不是想立允熥当皇太孙?!” 说到这里,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而阴郁:“要不,我们想办法……除掉他?” 最后这一句话,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带着一种被背叛般的愤怒和恐惧。 皇太孙之位,他觊觎了太久,也自认是理所当然的继承者,如今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吕氏闻言,心头猛地一沉。 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允炆到底还是年轻沉不住气,在这个风声鹤唳的时候,竟然还敢往这最敏感的方向想! 她猛地站起身,脸上瞬间血色尽失,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怒,想也没想,抬手—— “啪——!” 一记清脆的耳光,结结实实地扇在了朱允炆的脸上! 朱允炆被打得一个趔趄,捂着脸,彻底懵了,呆呆地看着母亲,似乎不敢相信一向温柔的母亲会动手打他。 “混账东西!你昏了头了?!” 吕氏的声音因为极致的后怕和愤怒而尖利颤抖,她指着朱允炆的鼻子,厉声斥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这种杀头的话你也敢想?!还敢说出口?!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皇上连自己的妃子、儿子,及其党羽,说杀就杀,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在这个时候,去动朱允熥?你是嫌我们母子俩命太长了吗?!你是想把整个东宫都拖进去给他陪葬吗?!” 吕氏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充满了后怕和失望。 她苦心经营多年,如履薄冰,才换来今日的局面,绝不能毁在儿子一时的愚蠢和冲动上。 朱允炆被母亲这劈头盖脸的怒斥和那一巴掌打醒了,脸上火辣辣的疼痛远不及心中的恐惧。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想法有多么危险,连忙‘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 “母亲息怒!儿臣知错了!儿臣是一时糊涂,猪油蒙了心!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 看着儿子吓得脸色惨白、涕泪横流的样子,吕氏的心又软了下来,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她叹了口气,弯腰将朱允炆扶起,用手帕轻轻擦拭他脸上的泪痕和微红的指印,语气放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告诫: “炆儿,记住母妃的话。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越要沉得住气!” “你是嫡子,名分早定,只要不犯错,谁也动不了你的位置!” “朱允熥?他一个失了怙恃的孩子,就算皇上一时怜悯,又能掀起什么风浪?你现在去动他,才是授人以柄,自毁长城!” 她捧着儿子的脸,目光坚定地看着他: “相信母亲,只要你乖乖的,不出差错,这皇太孙之位,永远都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朱允炆在母亲的目光中,渐渐安定下来,重重点头:“儿臣明白了,儿臣都听母亲的。”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一名陌生宫女的禀报声:“娘娘!” “嗯?” 吕氏与朱允炆同时一惊,但很快就镇定下来。 却见吕氏收拾了一下仪容,故作平静地询问:“何事?” “回禀娘娘,殿下,明玉郡主端着参汤去了华盖殿。” 【朱明玉她什么意思?学我端参汤?】 【而且是这个时候?】 【她是去讨好皇爷爷?还是想替朱允熥求情?!】 朱允炆听到宫女的禀报,眉头立刻皱起,脸上又浮现出不悦之色。 但他刚被母亲训斥过,不敢再轻易发作,只是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吕氏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她先是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诧异,随即立刻恢复了那副波澜不惊的平静模样,仿佛只是听到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她甚至嘴角还微微勾起一抹看似慈和的笑意,轻描淡写地对宫女道: “哦?明玉这孩子,倒是比以前懂事孝顺了。知道心疼皇爷爷了。好了,本宫知道了,你下去吧。” 打发了宫女,殿内再次只剩下母子二人。 朱允炆不解地看向母亲:“母妃,您还夸她?她这分明是……” “闭嘴!” 吕氏立刻打断他,眼神严厉地扫视了一下四周,压低声音: “隔墙有耳!现在东宫上下,谁知道还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异常冷静和深邃: “明玉去献参汤,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与我们无关。我们何必自寻烦恼?” “记住娘的话!” 吕氏一字一顿地告诫儿子:“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多错多,不动,就是最好的行动。” “皇上放回几个嬷嬷或许只是帝王心术,平衡之道。我们若反应过度,才是真的输了。” 朱允炆看着母亲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似懂非懂,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儿臣谨记母妃教诲。” 吕氏拍了拍他的手,目光望向殿外阴沉的天色,思绪复杂到了极致。 【郭宁妃就是前车之鉴……现在,活下去,稳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那个位置……只要等得起,终究会是炆儿的。】 经历了这场血腥洗礼,吕氏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坚韧。 她就像一株深深扎根于宫墙阴影下的藤蔓,或许不见阳光,但却拥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等待着属于她的时机。 …… 而老朱,在离开诏狱后,并没有直接回华盖殿,也没有去任何妃嫔的宫中。 他屏退了所有随从,如同一个孤独的幽灵,独自一人走在寂静的宫道上。 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每一步都沉重得仿佛拖着千斤镣铐。 不知不觉,他走到了一处宫苑深处,那里有一座常年落锁、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落。 这是马皇后生前居住的坤宁宫偏殿一角。 自她去世后,这里便被老朱下令封存,除了定期洒扫的哑巴老宫人,严禁任何人靠近。 他从贴身的暗袋里摸出一把小小的、已经有些锈蚀的铜钥匙,手指微微颤抖着,插进锁孔。 ‘咔哒’一声,尘封多年的门锁被打开。 一股混合着淡淡霉味和某种早已消散的、记忆中的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朱的脚步顿了一下,仿佛需要鼓起巨大的勇气,才迈过了那道门槛。 殿内没有点灯,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细微尘埃。 一切陈设都保持着马皇后生前的模样,纤尘不染,却毫无生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