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陛下,武乙失德乱政,民怨冲天,自有天灾以警之。天谴,其实人谴耳。” 康熙摩挲手中铜炉,炉上缠枝莲纹被岁月磨得光亮。 他凝视炉口的白气,忆起康熙八年夏,鳌拜权倾朝野—— 自己以少年之身擒其党羽,京师哗然,皆言“逆天行事,必遭天怒”。 可天怒何在?数十载天下太平。 “民心即天心,此言不虚。” 康熙垂眸看书,却淡然续道: “但朕更信,人力可胜天命。” “擒鳌拜、平三藩、定吴楚,皆有人言天怒,然朕俱成。” 他忽忆尼布楚谈判。索额图与俄使唇枪舌剑,雪帐之中,寒风割面,却以一纸和约定乾坤。 “那年风雪如刀,有人说不吉。可正那一夜的签字,让东北百年无虞。” 康熙翻出那份抄本,羊皮微黄,四体文字的“华夏”在灯下闪着庄严光泽。 “武乙错在不务实。他若将射天之力,用于劝农修渠,何至于亡?” 他扫过案上折子,见靳辅奏报黄河堤防图,夯土厚度、流速皆注。 忆起南巡登堤之日,百姓收稻的笑声,比万次祭天更安然。 “帝王之能,不在斗天,而在济民。” 康熙以朱笔落下“务实”二字,与前“愚不可及”相映。 “武乙之弓,不过百步;朕遣西洋传教士所携望远镜,可观千里星辰——此乃天地间的真正‘通天’。” 张廷玉抬眼,望陛下鬓角银丝,皆岁月与勤政所赐。 他忆起陛下为编数理精蕴,亲自习几何,画图至夜深灯尽。 那盏孤灯下的背影,比任何香火更显虔诚。 “传旨翰林。” 康熙收笔言道: “将此事译成四体文字,录入古今储鉴,以警皇子——骄恣者自毁,勤政者长安。” 窗外寒风掠过,纸页轻颤。 一朝圣君,将千古荒唐写入史册,却以“务实”二字,定下后世帝王之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