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杜如晦躬身应道: “陛下所言极是。” “臣闻那朱厚熜二十载不朝,政事尽付权阉,才使宫女敢起逆心。” 他展开一份锦衣卫密报,字字如刀: “私徳败坏至此,就算无此祸乱,也终将爆发叛变。” 魏征忽然上前一步,宽袍翻起的风卷散案上奏章。 “陛下,臣以为,此祸根不在宫人,而在君心!” “朱厚熜蔑视百姓如草芥,轻贱宫人如尘埃,终致反噬,自作自受。” 李世民凝望着魏征坚毅的神色,不由忆起武德九年那夜。 彼时他持剑宫门前,直言太子若能听谏,必无后祸。 那份刚直,至今未改。 “魏卿之言,深得朕心。” 他缓声道:“然要防此事于未然,还需众卿共议良策。” 房玄龄取出一卷新律,上面是唐律疏议的修订蓝图。 “臣以为应从法度入手,凡后宫及内侍若有冤屈,可越级申诉至大理寺,禁诸宫擅施私刑。” 他指着“宫婢诉冤条”一段,“如此既平怨气,又显圣恩。” “善。” 李世民接过蓝卷,指尖停在“不得虐待宫人”几个字上,“但法度之外,更需上下同心。” 他环顾群臣,语声沉稳: “自朕登基以来,常以隋亡为戒。” “若无玄龄之谋、如晦之断、魏卿之谏,又何来贞观盛治?” 杜如晦拱手言道: “陛下可仿汉昭帝旧制,设‘轮值奏事’之法,让三省六部每日轮流面君,凡军国大事皆君臣共议。” “如此可防怠政,亦可集思广益。” 李世民颔首,忽然望向殿外正在操演的金吾卫。 阳光下,铁甲闪烁如流金。 “传旨!” 他声如洪钟:“自今起,每月初一、十五设‘百姓上书日’,凡有冤情者,可亲笔上奏匣中,由朕亲批!” 魏征眼中闪过光亮:“陛下此举,胜过千炉丹药!” 暮色渐沉,宫女点亮长廊的琉璃灯。 李世民复坐案前,手边摊开的起居注停在“贞观六年纵囚归狱”那页。 他执笔,在空白处写下“君舟民水”四字,笔力遒劲如龙蛇。 “诸卿可还记得,洛阳狱中三百死囚?” 他低声道:“朕令其归乡省亲,秋后自返,无一逃亡——此即民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