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放下笔叹息,“若朱厚熜懂此理,又岂至今日之下场?” 房玄龄辞行前,忆及早朝江南奏报——有刺史请建“长生观”以供帝王修炼。 他转身奏曰:“陛下,臣拟明日下诏,禁天下道观替帝王炼丹,违者以谋逆论。” “准奏。” 李世民应道,“再传令各州,凡以方术惑众者,皆押解京师问罪。” 他凝视窗外黛色天幕,语声坚定: “让天下人知,大唐的基业,不靠丹药,而靠民心与正道!” 夜深。 贞观殿的灯火依旧明亮。 烛影摇曳间,李世民伏案批阅,窗纸上映着他沉稳的背影,恍如一尊守国之神。 案旁的莲子羹仍温热,瓷碗边压着一张笺: “愿陛下勤政之外,亦惜龙体。” 他微笑,将笺收起。 脑海中浮现天幕里朱厚熜守丹炉的模样,李世民不由轻笑。 那人追求的所谓长生,不过虚幻泡影; 而真正的永生,是民心所铸的“贞观之治”,是青史铭记的“天可汗”! 是千载之后仍传诵的盛世篇章! 远处更夫三声梆响,长安沉入梦乡。 李世民放下奏折,推窗纳桂香夜风。 …… 大宋! 紫宸殿内,铜鹤香炉氤氲缭绕,龙涎香的烟雾在梁柱间织出轻网。 赵匡胤的手指在檀案上有节奏地敲击,忽快忽慢,如在为案角那叠漕运账册伴奏。 笔洗中水波微动,倒映出他鬓角的新白——那是陈桥驿兵变留下的印记。 转瞬,已是开宝六年。黄袍加身的夜,仿佛仍历历在目。 “大哥,这是新铸的铜钱样式,请过目。” 赵光义捧着锦盒入殿,靴底碾碎一缕香灰,留下一道细痕。 他刚从三司使衙门归来,袍角沾着铜屑,那是亲验铸币时蹭上的。 赵匡胤未抬头,只淡淡道:“江南茶税又减三成,李煜那小子,怕又耍花招。” 话音未落,殿外忽传惊呼,天幕骤亮。 明世宗朱厚熜被宫女缚于龙榻的画面,赫然映入殿中,像劣绘的壁画闯进梦境。 “呵?这出戏可真稀奇。” 赵光义手一抖,锦盒坠地,铜钱散落一地,叮当乱响。 其中一枚“宋元通宝”滚到赵匡胤脚边,被他靴尖轻轻碾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