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古罗马的贵族们以身穿丝绸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埃及法老靠精美的瓷器装饰自己的宫殿; 欧洲各国的贵族们因中国茶叶而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 “但现在呢,虽然华夏商品仍旧远播世界,但有哪个国家会在使用我们制作出来的工业商品时感到光荣,自豪,奢靡吗?” “并没有。”】 大明,朱棣眉头紧皱:“难道说在后世丝绸、陶瓷一类的东西已经不再畅销了?” “应当不是。”朱高炽说出自己的见解: “咱们大明远销海外的那些丝绸、陶瓷,都是因为价格昂贵且精美的关系深受海外贵族喜欢。” “而后世华夏,他们的国家已经没有了世家大族,地主豪绅,有钱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商人罢了,没有了贵族阶层,奢侈品造出来也没人消费。” “所以他们的科技发展方向,工业能力貌似都是朝着廉价、平价的方向去发展的,估计丝绸和陶瓷在后世也都已经变成了平价的商品。” “他们唯一卖出去过的奢侈品好像就只有那个叫东风快递的导弹?” 朱棣冲他翻了个白眼。 你那是奢侈品吗? 你那是要人命的武器好吧! 【“再说外交实力,目前华夏的外交水平放到古代的盛世来说也只能算是勉强合格的,以前的盛世外交水平不说影响世界。 但至少也是四方宾服,万国来朝。 而如今的华夏呢?虽然已经勉强能算做是做到了万国来朝无人敢惹! 但要说四方宾服绝对谈不上。 “放在贞观之治、永乐盛世,你觉得大唐和大明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吗?绝无可能。”】 【“最后是生产力,这是唯一一点达到盛世水平的点,生产力超越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 “所以总结下来,想要让如今的华夏成为一个能够衡量古代的盛世。 首先就必须在世界经济占比上达到26%以上; 文化影响上遍及全球; 军事实力上万国来朝; 民生生产力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当然,用这种古代盛世的标准来衡量现代社会,我觉得这反而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侮辱。 毕竟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已经是古人想象力的极限了,他们把这样的社会叫做大同,认为是人类世界的最巅峰。 然而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只是社会最低底线而已,达到了这样的标准,仅仅只能算是迈入了——‘小康’。”】 …… 「我拖现代人后腿了,我连小康都不是。」 「那很惨了。」 「国家还在发展中,说不定过几年就是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出自《礼记·礼运》」 「2024年全国人均GDP超过我国的一共有68个国家,而这些国家所有人口加起来有17亿,约占全球人口的20%。 而这个数据在改革开放前有133个。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比华夏人均GDP高的国家全部组成一个国家,其人口将与我国人口规模相近。 这种全民脱贫的小康,是中古代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想象的,就像历史学者常说的:古代盛世只是帝王将相的盛世,只有才子佳人的盛世,这些盛世从来都不属于基层广大占总人口比例超过90%的劳动人民。 对于那90%的人来说,盛世和乱世的差别,不过是偶尔能吃饭和没饱饭吃的差别。 对于那90%的人口,他们的生活水平与全世界其他的居民没有本质区别的。 如今的中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任何一个为古代辩护的人,你只需要理解一句: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够保证全国99%的人口,生活水平高于全球80%的人。」 「盛世的标准不能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也算进去。」 「当今中国的生产力是超越古代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之高,高到过去不到100年的时间中,所制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若论物质之丰富,文明之发达,即使把古代所有时代成绩全部加起来,再乘以十,也比不上当代华夏之万一。」 「以目前咱们的生产力,你就算是造个圆明园,别人也不会说你奢侈。」 「不用假如,横店就有个圆明园的复制品,连个热搜都上不了。」 「唐探为了拍电影建了一座200多栋建筑物,占地300亩的唐人街,用时七个月,也才花了5个亿。」 「啊,200栋?才花5个亿?你的意思是说每栋楼花费成本才250万?靠,房地产是真的赚啊。」 「重点是地皮贵。」 「那5个亿的投资还包括了演员的片酬、拍摄、人工的费用,实际造价可能只需要两三亿。」 「古代的生产力是真的落后,去参观一下故宫,你就会发现皇帝住得还不如你呢,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各类零食烧烤,甚至连个夜里能照得明亮点的灯泡都没有。」 「见过慈禧睡的床,蛮小的。」 …… 看着天幕上的评论。 不少古代百姓纷纷点头。 觉得他们说的没错。 所谓盛世,只不过是帝王将相的盛世,才子佳人的盛世,跟他们这些普通的平头老百姓根本没有关系。 他们老百姓们所期盼的盛世,也仅仅只不过是希望国家没有打仗,徭役赋税能够轻些,大家都能够吃上一口饭不至于饿死而已。 哪能像后世那样。 吃饱了没事干,净会整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