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莫斯科河沿岸,一栋七层高的俄式老建筑静静矗立。 这里并不起眼,与红场、克宫周边的喧嚣保持着一段微妙的距离。 秦远将远东集团的总部设在此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里,正是后世莫斯科新CBD的核心区域,什么莫斯科河观景大厦、联邦大厦、水银大厦都将在此拔地而起,地皮升值潜力无可估量。 更重要的是,这里远离政治风暴的中心。 无论是即将到来的八月变故,还是年底的种种纷争,其漩涡核心都在红场与克宫。 选择这里,既能作壁上观,避开不必要的波及。 又能潜心发展,专注吞下那些即将被摆上货架的优质资产。 相比之下,如今鱼龙混杂、空间有限的契科夫旅馆,已然无法容纳日益庞大的远东集团。 此刻,在这栋新总部的顶层会议室里,远东集团的核心骨干济济一堂。 负责金融命脉的潘石屹、掌管“一只蚂蚁”市场的斌子、主导轻工业展销的王功泉、统辖物流车队的刚子、负责安保的武卫国与刘军、维系各大渠道的陈建华与王海洋…… 所有中方核心悉数到场。 而远东集团内的苏联人,也并不少。 比如饮料生产线总经理伊万、被任命为集团首席财务官(CFO)的伊莲娜,以及几位从校园渠道网时期就追随至今、如今已分散在各条业务线担任要职的苏联老成员。 会议室内气氛严肃而热烈。 潘石屹首先汇报,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秦总,截至昨日收盘,我们远东国际银行的总吸储量已经达到三十二亿六千五百万卢布!” “得益于我们独特的吸储策略,成果远超预期。” “我认为,是时候对这笔庞大的资金池进行有效配置了。” “说说你的想法。”秦远颔首。 “我建议,可以动用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资金,大量收购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苏联国家债券'。” 秦远没有立刻同意,而是问道:“为什么你会想着购买这些债券?” 潘石屹推了推眼镜,不慌不忙道:“秦总,在我看来,这些债券的实际价值,远被当前市场低估了。” “国际金融界虽然在集体唱衰,但这些债券背后关联的,是遍布苏联各大领域的实体工厂,其潜在价值巨大。” 秦远看向潘石屹的目光中,欣赏之色愈发浓厚。 仅仅来到苏联几个月,就能透过迷雾,看到被刻意打压的债券的真正价值,这份金融嗅觉堪称天赋异禀。 他当然清楚潘石屹判断的正确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