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海洋霸权,与清廷陆权的第一次对抗-《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第(2/3)页

    何名标自己也猜到了。

    于是,早在邵武府休整期间,他便不惜人力物力,大力扩充水师,招募熟悉水性的船工、渔民入伍。

    如今,他麾下水师已拥有五千余人,大小战船、运输船超过三百艘!

    此刻,这支庞大的船队黑压压地铺满了闽江江面。

    帆樯如林,旌旗招展,浩荡的军威震撼着两岸观望的百姓。

    何名标立于为首的战船船头,豪气干云,“唰”地抽出腰间宝刀,指向下游,声如洪钟:

    “开——船——!”

    “开船!”亲兵高声传令。

    “开船!”

    “开船!”

    ……

    命令如同波浪般在庞大的船队中迅速传递、复诵,成百上千个声音汇聚在一起,应和着闽江的波涛,声震云霄,气势惊人!

    卢川宁站在刚刚被光复军占领的南平城东门码头上,望着江面上那支桅杆如林、秩序井然的船队,以及岸边那些军容严整、沉默而迅捷地执行登船命令的士兵,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震撼。

    这些士兵身着统一的深色号衣,束发而非辫子,行动间自有法度,眼神锐利而坚定,与他在《光复新报》上读到的“新式军队”的描述隐隐契合。

    他们入城后,并未像传闻中的“流寇”那般烧杀抢掠,反而迅速接管城防,张贴安民告示,维持市面秩序。

    此刻登船东下,准备直扑福州,整个过程井然有序,透着一股凛然的纪律性与强大的组织力。

    “父亲,”卢川宁转过身,看向身边面色复杂、久久无言的中年人,“您亲眼所见,现在还觉得光复军只是您口中那些不成气候的流寇、土匪吗?”

    作为南平城内有名的年轻秀才,卢川宁无疑是新思想最容易感染的群体。

    《光复新报》几乎成了他每日必读的精神食粮。

    从剖析世界列强的野心,到介绍浅显的格致常识。

    从解读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到实时报道光复军在各条战线的进展……

    这份报纸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让他逐步接受并深深认同了秦远所倡导的看待世界、看待国家命运的全新视角。

    然而,他的父亲卢继亮,身为举人功名,亦是南平县内经营着数家商铺、拥有不少田产的地方乡绅,对光复军始终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那不过是一群迟早会被朝廷天兵剿灭的跳梁小丑。

    但此刻,卢继亮凝视着江面上那支纪律严明、目标明确的舰队,嘴唇动了动,却发现自己无法再轻易说出否定的话语。

    这支军队所展现出的风貌,与他早年避祸江西时见过的、那些军纪涣散、形同匪类的太平军,截然不同!

    这是一支有着明确政治纲领、严明军事纪律和高效执行能力的武装力量!

    “福州……怕是危矣。”

    卢继亮没有直接回答儿子带着些许挑衅意味的问题,只是将满心的忧虑,投向了闽江下游那座此刻必然已风声鹤唳的省城。

    光复军拿下南平,控扼闽江上游,顺流而下直取福州,已是箭在弦上。

    “爹,”卢川宁的眼中却闪烁着与父亲忧虑截然不同的憧憬光芒,“光复军在《光复新报》上明确说过,待攻克福州,便要在省城开办新式学堂,教授格致、算学、外语,甚至泰西的政经律法!到时候……我能去报考吗?”

    他年方十六,天资聪颖,三年前便已考取秀才功名,本是今科乡试的有力竞争者。

    然而,席卷福建的战火,无疑已中断了这条传统的科举晋身之路。

    “川宁!”卢继亮猛地转头,声色俱厉地警告道,“我允你看报,是让你知晓时局变幻,明辨利害,不是让你动这些大逆不道的心思!”

    “光复军办的学堂,那是逆匪巢穴!你也敢去沾染?那是要掉脑袋的,甚至会牵连全族!”

    卢川宁并未被父亲的疾言厉色吓住,反而争辩道:“爹,新学堂学的是经世致用的新知识,探寻的是富国强兵的真学问,我又不是要去投军从逆。”

    “光复军气象一新,福建全省落入其手恐怕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为何还要固守旧念?”

    卢继亮今年不过三十七岁,远非那些冥顽不化的老朽,并非完全不能接受新事物。

    但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