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罗格·多恩的明确许可与安排下,陈瑜见到了几位帝国之拳的星际战士。 他们身着标志性的黄色动力甲,身形依旧魁梧伟岸,举止间带着多恩之子特有的纪律性与坚韧。 然而,在陈瑜精密的传感器与深谙生物改造技术的目光下,一些细微的差异无所遁形。 他们的生理信号图谱中,确实存在着与标准阿斯塔特修士模板不符的、因关键器官缺失而导致的微妙失衡。 更重要的是,通过简短的交流与行为观察,陈瑜捕捉到了一些数据之外的东西。 这些战士,无一例外,都是大叛乱后期征召的“速征军”成员。 那场绝望战争留下的烙印,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缺失的苏安脑膜和贝奥恩唾液腺上,更深植于他们的身份认知之中。 陈瑜很快意识到,问题远不止于生理层面。 在帝国之拳乃至整个阿斯塔特修会内部,存在着一种无形却切实的隔阂。 那些经历了完整十九道改造、从大远征或叛乱初期存活下来的老兵,是军团的基石与荣耀的象征。 而这些为了填补战线缺口、以简化流程催生出的“速征军”战士,尽管同样忠诚,同样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却从未被真正视为“完整”的星际战士。 这种歧视并非公开的羞辱或制度上的不公——罗格·多恩绝不会允许此类事情发生。 它更像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微妙氛围,一种无形的壁垒。 在分配最荣耀、最关键的突击任务时,指挥官潜意识里的优先选择;在战团古老传统和内部仪式的传承中,某些细节的知情权;甚至是老兵与新兵之间,那种基于共同经历的、无法言喻的默契与认同感…… “速征军”出身的战士,似乎总是被隔阂在这层壁垒之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