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创世粒子释放装置完成其预定周期后,荒芜星球实验区域内的能量活跃度开始呈现系统性衰减。 部署在轨道和地表的高精度传感器网络持续传回的数据流清晰地记录了这一过程。 初始阶段那种剧烈的地形重塑、物质重组与生命催化的爆发性活动,已逐渐被更和缓、更依赖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自然过程所取代。 经过三点七标准年的持续演化,监测数据显示,实验区域内创世粒子的有效能量密度已降至背景辐射水平,其引发的大规模宏观物质结构改变已完全停止。 这意味着,由外部注入的创世能量已基本消耗完毕。 此刻,半径一千公里的实验区域,已彻底演变成一个结构稳定、功能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 能量护罩依旧发挥着作用,维持着内部大气与水循环的稳定。 曾经剧烈塑形的地表早已固定下来,环形山脉、起伏丘陵、广阔盆地与纵横交错的水系网络构成了多样化的地貌格局。 水体覆盖面积稳定在总区域的百分之十七,形成了数个深浅不一的湖泊和蜿蜒其间的河流。 大气成分经过自我调节,已达成一种动态平衡。 氧气含量稳定在百分之三点五,二氧化碳及其他微量气体比例也固定在适宜早期生命存续的范围内。 区域性气候模式完全确立,降水、蒸发、径流构成了高效的水分循环。 引入的强化蕨类植物经过数代自然选择,其种群分布与形态特征已完全适应当地环境。 在水分充足的湖岸与河谷,它们形成茂密的丛林,植株高度普遍超过四米,坚韧的茎干与高效的光合系统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 在较为干旱的丘陵地带,则演化出植株更为低矮、根系更发达的变种,呈现出对缺水环境的完美适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