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Gamma-7微生物群落的扩张达到极限,其种群规模与分布范围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形成了稳定的负反馈关系。 它们与其他原生微生物共同构成了复杂的水体微生物网络,各自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分解者群落高度专业化,能够高效分解蕨类植物的凋落物与其他有机碎屑,将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回环境。 微观食物网结构趋于完善,出现了多种专门以特定微生物为食的单细胞捕食者,甚至演化出初步的寄生关系。 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路径高度优化,总生物量波动幅度已降低至百分之二以内。 所有关键生态参数,包括初级生产力、分解速率、营养盐循环通量等,均在狭窄的阈值范围内波动,标志着系统已进入成熟的自我维持状态。 陈瑜的监测系统持续记录着这一切。 数据表明,在没有外部创世能量输入的情况下,该系统依靠恒星光照和内部循环,完全具备了长期自我维持的能力。 初期投放的创世粒子能量已消耗完毕,其引发的剧变已然平息,留下的,是一个稍显原始和低等,但发展得十分完善的生态系统。 —— 创世实验第一阶段的成果令陈瑜满意。能量护罩内稳定运行的原始生态系统,充分证明了创世粒子在行星尺度环境重塑与基础生态奠基方面的卓越效能。 经过系统评估,陈瑜将其标记为“阶段性成功”。 在此基础上,他决定推进实验进程,启动第二阶段研究:尝试引导更复杂生命形态的自然出现。 通过全面扫描和分析创世区生态数据,陈瑜最终选定了实验区东南部的一个小型湖泊作为研究对象。 该湖泊面积约十二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七米,最关键的是其底部存在活跃的地热出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