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接收平台的储存单元被自动系统平稳移入核心区的无菌操作舱。 整个实验室依据新的指令,进入了为执行高优先级项目而设定的工作状态。 陈瑜以启动研究计划本身,作为对这份支持与珍贵样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回应。 实验室的核心区域被完全隔离,能量屏障提升至最高等级。 原有的分析设备被移走,取而代之的是多台新运抵的大型生物基质培养槽和与之相连的、极其精密的基因序列编译与编辑阵列。 空气中臭氧和灭菌剂的气味更加浓重,沉思者阵列低沉的运行声也变得更加明显。 陈瑜首先对多恩提供的遗传物质进行了最基础的解析与纯化。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谨慎,任何外源的污染或细微的损伤都可能导致后续培育的彻底失败。 他的机械触手以近乎绝对的稳定性操作着微观操作器,在分子层面进行筛选和提纯,确保用于培育的模板处于最理想的状态。 随后,他调出了阿斯塔特女士的原始蓝图。 这份尘封了万年的知识遗产,此刻与一位基因原体最本源的遗传密码并置在一起。 陈瑜的处理核心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度运行着。 他将阿斯塔特女士理论模型中关于“完美基因种子”的构想作为最高层级的指导原则——那种能够自主引导完整器官内生性发育的、高度整合且稳定的生物系统。 他并非简单地复制这份蓝图,而是将其作为“设计哲学”和“优化路径”融入培育过程。 他以多恩的纯净基因为骨架,开始系统地编织这份古老的智慧。 重点在于强化基因种子内在的“组织者”功能,使其不再仅仅是一个触发一系列独立变异的开关,而是成为一个能够协调指挥宿主全身细胞进行精密、有序的超级结构重塑的“生物建筑师”。 他重新设定了基因种子中负责器官发育时序的调控基因表达序列。 这确保十九个器官能够按照最优化的顺序和节奏被引导生成,避免发育不同步导致的系统性冲突。 他微调了促进神经网络和血管网络再生的生长因子编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