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文科实验班的“新同桌”-《我的青春印记:晓雨成长纪年》


    第(2/3)页

    第一节课是历史,老师讲的是“楚汉相争”,黑板上贴满了楚汉疆域图,还放了一段《楚汉传奇》的片段。林晓雨听得很认真,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可听到“鸿门宴”的细节时,还是有点懵——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刘邦逃席后留下的礼物有什么讲究?她皱着眉,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问号,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困惑表情。

    “看不懂?”江皓注意到她的小动作,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她,压低声音说,“我昨天刚看了《史记》里的‘项羽本纪’,可以给你讲讲。”

    下课铃一响,江皓就把自己的《史记》拿过来,翻到“鸿门宴”那一页,指着上面的批注说:“项伯帮刘邦,是因为刘邦的谋士张良之前救过他,他是来报恩的;刘邦留下的白璧和玉斗,是故意示弱,让项羽放松警惕。你看这里,”他用铅笔划了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是樊哙说的,意思是做大事不用在意小细节,刘邦逃席就是靠这句话壮的胆。”

    他讲得很清楚,还举了几个例子,林晓雨一下子就懂了。她看着江皓笔记本上的标注,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人物关系、时间线、重点句子分得清清楚楚,比她自己的笔记详细多了。“你的笔记好整齐啊,”她忍不住说,“我记笔记总是记不全,有时候还会漏重点。”

    “我有个记笔记的小技巧,”江皓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活页本,翻开给她看,“我会把笔记本分成三栏,左边记知识点,中间记老师补充的内容,右边画思维导图,把人物关系、时间线都画进去,这样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你要是不嫌弃,我可以把我之前的历史笔记借你看。”

    林晓雨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谢谢你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雨发现江皓不仅历史好,地理和政治也很厉害。地理课上,老师让大家画中国地形分布图,林晓雨总是把昆仑山和天山的位置搞混,江皓就拿了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地图上,帮她把山脉的走向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还教她记口诀:“昆仑山脉像条龙,东西横亘在西中;天山山脉分南北,准噶尔和塔里木。”

    政治课上,遇到难懂的哲学概念,江皓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比如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他就说:“比如我们都喜欢吃苹果,这是普遍性;但你喜欢吃红富士,我喜欢吃嘎啦果,这就是特殊性,是不是很好记?”

    林晓雨的数学一直是弱项,虽然选了文科,数学还是要学。有一次晚自习,她对着一道解析几何题愁眉苦脸,草稿纸上画满了乱七八糟的辅助线,还是没思路。江皓看到了,凑过来看了一眼,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坐标系:“这道题其实不用建复杂的辅助线,你看,把椭圆方程和直线方程联立,用韦达定理求交点坐标,很快就能算出来。”

    他一边说一边写,步骤清晰,每一步都标得很清楚。林晓雨跟着他的思路走,很快就解出了这道题。“原来这么简单!”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之前总是把问题想复杂了。”

    “刚开始都这样,”江皓把草稿纸推给她,“我之前学解析几何的时候,也卡了好几天,后来每天做一道题,慢慢就找到感觉了。你要是数学有不懂的,随时问我,咱们可以一起讨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