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哪里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书童? 便是朝中久任实务的官员, 也未必有如此清晰的思路! 最后,苏惟瑾笔锋收拢, 回归现实, 提出了几条极具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如何组织民夫、 如何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材料加固河堤、 甚至如何利用冬季农闲开展水利工程, 并粗略估算了所需钱粮人工, 虽然数据粗略,却显得异常真实可信。 “……综上,治水之道, 在于循天时、改地利、聚人和, 三者缺一不可。 标本兼治,方为长久之道。 学生浅见,仓促之间难免疏漏, 然一片赤诚,伏惟大人垂鉴。” 搁笔,轻轻吹干墨迹。 一篇融合了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管理思维、 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具体落实措施的惊世策论, 于此方寸号舍之中, 诞生于一位“奴籍”书童之手! 整个写作过程如长河倾泻, 一气呵成,中间几乎未有停顿。 周大人早已忘了掩饰, 就站在苏惟瑾的号舍之外, 目光死死盯着那卷墨迹未干的答卷, 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 到后来的凝重, 再到如今的极度震撼与难以置信! 他亲眼看着这个少年如何从一个扎实的起点出发, 一步步抛出那些闻所未闻却又发人深省、 甚至直指问题核心的观点! 这已经不是一篇文章了! 这是一幅宏大的治水蓝图! 一套缜密的行动方案! 一种超越时代的思维方式! “天才……不!鬼才!国之鬼才!” 周大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几乎要脱口而出! 他一生阅卷无数,自认慧眼识珠, 却从未见过如此文章! 如此考生! 这苏小九,哪里是什么奴籍书童? 分明是蒙尘的璞玉,蛰伏的潜龙! 之前的什么替考、舞弊、奴籍身份…… 在这一篇光芒万丈的策论面前, 全都显得微不足道! 可笑之极! 周大人强压下激动的心情, 深吸了好几口气, 才勉强恢复作为学政的威严。 他深深地看了苏惟瑾一眼, 那眼神复杂无比, 充满了欣赏、惊叹、 以及一种捡到稀世珍宝的狂喜。 苏惟瑾感受到目光, 抬起头,对着周大人微微躬身, 神情平静,既无得意,也无谄媚。 周大人什么也没说, 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转身离开,脚步竟有些轻快, 仿似年轻了十岁。 他知道,今日他破例做出的这个决定, 或许将是他此生最为人称道的政绩之一! 周围的考生们虽不敢明目张胆地观看, 但学政大人长时间驻足于玄字柒拾叁号舍前, 以及那位大人脸上掩饰不住的震惊与赞赏, 他们都隐约看在眼里。 无数道目光再次聚焦于那间小小的号舍, 充满了好奇、嫉妒与难以置信。 那个张家书童…… 他到底写了什么? 竟能让一省学政失态至此? 苏惟瑾对这一切置若罔闻。 他仔细检查了一遍考卷, 确认无误后,便开始着手誊写。 嘴角,缓缓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考场,即是舞台。 而他的演出,才刚刚开始。 金手指的锋芒,已初试啼声。 这沭阳城,这大明朝, 终将因他的到来,而掀起真正的狂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