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秦教授自然是看出了李鸿泽的迟疑,示意不需要担心:“正好小于也在,他的作曲能力不用我说了吧,让他也点评一下我这个新收的学生水平如何。” 有老教授的放话,李鸿泽自然不会说什么。 手机连了蓝牙音响,深吸一口气,便是播放了。 几人安静的吃饭,口琴声那略微哀凉的声音便是传出来了。 “咦。” “C-G-Am-Em-F-C-D式和弦走势?” 于正平吃了口菜,一下子就听出来这首歌曲的伴奏和弦,这种的乐式变化可以很多种,但怎么听,也就是普通的走势,而且极为简单,虽然还算好听,但如此简单的乐谱,不应该让这位星轨的总监有这么高的评价吧? 而且,以于正平的水平,他一下子就确认了这是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由每两个乐句组成一个乐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可当声音传出来的那一刻,他沉默了。 他错了。 错的离谱。 因为余和同的声音传出来瞬间,他的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鸡皮疙瘩! 那音乐,那歌词,像一缕薄雾,开始浸润人心。 好一个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好一个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而且,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的曲式结构完全相同,整体乐段平缓,起伏很小,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对比与再现:第二乐段与第一、三乐段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得激动、感慨。 这个作曲人…… 不,这个南北……是老教授的学生?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于正平深吸一口气,边听边判断。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句打破了前段的沉静,而随后的“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则又再现了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曲调。 好可怕的创作能力!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音乐还在继续。 越听下去,于正伟就越觉得震惊,他几乎要拍案而起了。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柳笛”、“夕阳”等,这些元素在一开场就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