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嬴政依旧面无表情,只是手指在御座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一下,目光转向赢昊:“子乐,淳于博士所言,你有何话说?”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赢昊身上。 赢昊深吸一口气,出列行礼。他知道,此刻不能退缩,必须正面回应。他内心OS:“扣帽子谁不会?看我怎么把你那顶大帽子甩回去!” “父皇,”赢昊抬起头,脸上并无惊慌,反而带着几分困惑和坦然,“淳于博士所言,儿臣听来,甚为不解。” 他看向淳于越,语气平和却清晰:“博士言墨家‘无父无君’,儿臣与孟钜子仅有一面之缘,相谈不过片刻,其所言所行,皆以‘兴天下之利’为念,并未闻有任何悖逆之言。博士以此莫须有之罪名加之于墨家,进而影射儿臣,儿臣实难心服。”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博士所言‘奇技淫巧’、‘非治国正道’,儿臣更不敢苟同。何为‘正道’?儿臣以为,能使国富、兵强、民安者,便是正道!纸张轻便,利于学问政令传播;水泥坚固,可使道路通畅、边城永固;曲辕犁省力,可增粮食产出,使民饱腹……此等‘巧技’,于国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以就成了‘淫巧’?”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朴素的实用主义色彩:“博士推崇儒学,教化人心,明辨是非,儿臣亦觉重要。然,治国如同驾车,需双轮并行,缺一不可!一轮为教化人心之‘儒’,一轮为富国强兵之‘技’!儒家使人知礼守法,墨家(工匠之术)使人丰衣足食,兵家使人保家卫国,法家使人令行禁止……诸子百家,各有其用,何必非要分出高下,定于一尊?” 他最后看向始皇,恳切道:“父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便是为了汇聚天下之力,共筑强秦!儿臣以为,于学问技艺,亦当如此!只要有利于我大秦强盛,无论其源自儒家、墨家,或是其他学派,皆可为我所用!何必拘泥于门户之见,做那坐而论道、空谈误国之争?” 这一番话,没有引经据典,却直指核心,将争论从虚无的“义利之辨”拉回到了实实在在的“富国强兵”效果上,并且巧妙地提出了“双轮并行”、“百家可用”的观点。 殿内再次陷入寂静。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处理具体政务的官员,如治粟内史郑国、将军蒙毅等人,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他们切身感受到纸张、水泥带来的便利,自然更倾向于赢昊的观点。 淳于越脸色涨红,想要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赢昊并未直接否定儒家,反而承认其教化作用,只是强调其他学派的实用性,这让他准备好的许多大道理都仿佛打在了空处。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李斯,终于缓缓出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