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墨儒争鸣 扶苏转型初养成 第五十七章:儒墨之争-《大秦:始皇大大是我爹!》


    第(3/3)页

    他先是对始皇行礼,然后平静开口:“陛下,臣以为,昊公子与淳于博士所言,各有其理。”

    他先各打五十大板,随即话锋一转:“然,治国之道,确如昊公子所言,需务实效。陛下横扫六合,靠的不仅是仁义教化,更是锐士强兵,是商君变法奠定之雄厚国力。墨家之术,于守城、工造确有独到之处;儒家之学,于教化、定份亦不可或缺。关键在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大秦所用。”

    他最终定调:“如今驰道工程,关乎北疆安定,乃当前第一要务。昊公子所用之法,既能提升效率,确保工期,于国有利,便当支持。至于学派之争,可暂搁置,待国事安定,再行研讨不迟。”

    李斯这番话,看似中立,实则完全偏向赢昊。他将问题限定在“当前要务”和“实际效果”上,轻描淡写地化解了淳于越上升到意识形态的攻击,既维护了始皇集权下实用至上的原则,也符合法家注重实效的思想。

    高踞御座的嬴政,深邃的目光扫过殿下众人,将这场小小的儒墨之争(实则是保守与务实之争)尽收眼底。他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斯所言甚是。治国,当以实效为先。驰道之工,利在千秋,凡有利于此事者,无论儒墨,皆可效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事,不必再议。”

    “退朝!”

    始皇一锤定音,起身离去。留下淳于越等儒生面色悻悻,而赢昊心中则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一次朝堂交锋,他算是险胜。但经此一事,他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这条改革与建设的道路上,来自旧有观念和既得利益者的阻力,绝不会少。

    帝国的车轮在前行,而思想的碰撞,如同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的声响,注定将伴随着整个旅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