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几位重臣发言完毕,殿内陷入了沉寂。 压力完全集中到了崔敦礼这位新任黜陟使的肩上。 他们谁也没有直接否定西州之事,但层层递进的分析,如同几座无形的大山,将钱粮二字凸显成为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崔敦礼脸色有些发白,他感受到了巨大的无力感。 他怀揣建功立业的雄心,准备了详尽的计划,自认才具足以胜任。 却没想到,在朝廷顶层这里,最根本的支撑——钱粮,竟成了空中楼阁。 他张了张嘴,还想争取一下,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与绝望。 “陛下,诸位相公……西州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若能开发成功,便可成为经营西域之根基,屏护河西,其利在千秋。” “若因一时钱粮之困,便……便畏缩不前,恐错失良机啊!” “所需钱粮,或……或可先从别处节省些许,分批拨付……” 他的声音越说越小。 连他自己都知道,在几位老成谋国的宰相面前,这等“节省些许”、“分批拨付”的空泛之言,是何等的苍白无力。 李世民看着下方神色颓然的崔敦礼,心中也知几位大臣所言俱是实情。 他富有四海,却也同样受制于钱粮。 开拓与守成,雄心与财力,永远是帝王需要权衡的难题。 他心中不免也有些烦躁,目光下意识地转向了自从发言敲打崔敦礼后,便一直沉默静听的太子。 “太子,”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明确意识的期待。 “诸卿所言,你都听到了。西州之事,你此前亦多有关注。对此,你有何见解?”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李承乾身上。 长孙无忌眼帘低垂,房玄龄目光沉静,高士廉面带审视。 在众人注视下,李承乾缓缓抬起头,他的脸色平静,甚至带着一种理解般的凝重。 他先是对着御座上的父亲,微微欠身,然后才开口,声音平和。 “回父皇。儿臣方才仔细聆听了舅父、房相、高公所言,深感……诸公老成谋国,思虑周详,所虑皆乃朝廷目下之实情,心中之忧虑。” 他先肯定了三位大臣的意见,这符合他刚刚建立的沉稳、顾全大局的形象。 然而,他接下来的话,却让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大部分人,心中刚刚升起的一丝细微期待,瞬间凉了下去。 “如今国库不丰,乃是事实。” “中原腹地,关乎社稷根本,若有旱情,赈济安民乃第一要务,刻不容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