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孤……孤当不了皇帝?(求月票!!!求订阅!!!)-《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2/3)页

    这正是他需要的,也是极其危险的。

    他必须确保这信任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必须扼杀任何可能导致速败的疯狂念头。

    “殿下,”李逸尘开口,声音平稳,打断了李承乾的兴奋。

    “臣不敢居功。此事能成,亦是殿下洪福,天意使然。”

    李承乾连连摆手。

    “哎,逸尘不必过谦!若非你……”

    “殿下,”李逸尘再次打断,语气加重了一丝。

    “并州之事,看似将东宫声望推至顶峰,然福兮祸之所伏。臣以为,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的博弈。”

    李承乾脸上的兴奋稍稍收敛,露出疑惑。

    “真正的博弈?对手是谁?青雀?”

    李逸尘缓缓摇头,目光如古井深潭,直视李承乾。

    “不。从此刻起,殿下最主要的,也是唯一的博弈对象,将是——陛下。”

    “父皇?”李承乾一怔,随即脸色微变。

    “你是说……父皇现在就要对孤下手了?”

    一股寒意瞬间沿着他的脊椎爬升,让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帝王的冷酷,他自幼便见识过,那是连兄弟都能屠戮的决绝。

    “非是直接下手。”

    李逸尘否定了他的惊恐,但接下来的话却更让人心惊。

    “陛下乃雄才大略之君,不会因一时喜怒或猜忌便行废立之事。”

    “尤其不会在殿下声望正隆、且无确凿大错之时动手,那会动摇国本。”

    “但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生根发芽。”

    他稍作停顿,让李承乾消化这句话,然后继续用那种没有起伏,却字字敲击人心的语调说道。

    “殿下请想,近日东宫所为,先是诛心之论,震动两仪殿,迫使陛下不得不正视殿下已非懵懂稚子。”

    “继而开放东宫,纳谏博名,在朝野间塑造贤明形象。”

    “随后抛出债券之策,以盐为基,试图绕过朝廷度支,直接掌控巨额钱粮,构建属于东宫的钱粮脉络。”

    “如今,更是有‘天狗卜卦’,精准预言天灾,在民间乃至部分朝臣心中,塑造了天命所归的强势光环。”

    “殿下,您想一想,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是在挑战,或者说,在分摊陛下的权威?”

    “储君声望过高,可聚人心,可揽钱财,可测天机……”

    “这在任何一位帝王眼中,都绝非幸事。尤其,是在一位通过非常手段登基,对权力掌控欲极强的帝王眼中。”

    李承乾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额角隐隐有汗珠渗出。

    他并非蠢笨之人,只是以往被愤怒和自卑蒙蔽了双眼,此刻被李逸尘一层层剥开现实,那冰冷的权谋逻辑让他感到窒息。

    “殿下可知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

    李逸尘不等他回答,便自顾自说了下去。

    “太子刘据,贤名在外,深得民心。然其声望愈高,武帝年老多疑,身边宵小构陷,最终父子相疑,兵戎相见,太子阖家罹难。”

    “难道刘据真有反心?未必。乃是其势已成,令帝王感到威胁,纵无反心,亦不容之。”

    “再近一些,前隋文帝杨坚与太子杨勇。杨勇初为储君,亦曾颇得信任,然其结交臣僚,生活奢靡,渐失帝心。”

    “文帝猜忌日深,最终废太子,改立杨广,酿成后续祸端。”

    “固然杨勇自身有失,然根本在于,储君的任何结党或聚势行为,在帝王眼中,都是对其权力的潜在挑战。”

    李逸尘的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李承乾心上。

    “本朝……陛下英明神武,远非汉武、隋文帝晚年昏聩可比。然帝王心术,古今相通。”

    “陛下能容忍一个犯错、甚至胡闹的太子,因为那样的太子易于掌控,威胁有限。”

    “但陛下绝不会容忍一个声望、权谋、经济能力,甚至带着天命光环,不断膨胀,逐渐脱离其掌控的储君。”

    “殿下如今所做的一切,在陛下眼中,或许不再是孩童的胡闹,而是……超出储君的所具备的影响力。”

    李承乾的脸色已经变得惨白。

    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囚笼之中,四周都是冰冷的视线。

    他之前的兴奋和野心,在此刻看来,竟是如此的幼稚和危险。

    他以为自己是在巩固地位,却不知每一步都可能是在踏向深渊。

    “那……那依你之见,孤如今声望已立,势已成骑虎,难道……难道就成了待宰的羔羊,只能束手就缚?”

    “等待父皇哪一日心生忌惮,便将孤废黜甚至……”

    他不敢说出那个字,但眼中的恐惧已经说明了一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