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心病?(求月票!!!求订阅!!!)-《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2/3)页

    李世民走到榻边,俯身凝视着长子。

    他伸出手,探了探李承乾滚烫的额头,那灼热的温度让他眉心拧得更紧。

    他没有立刻发问,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如炬,仔细打量着李承乾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

    “情况如何?”良久,李世民才直起身,转向两位太医,声音低沉。

    太医令张太医连忙叩首,谨慎回道。

    “陛下,殿下此症,来得急骤,邪热内侵,扰动心神,以致高热神昏。臣等已用银针泄热,汤药也已灌服,然……然热势暂未明显消退。”

    “病因?”李世民吐出两个字。

    张太医与身旁的秦太医交换了一个眼神,略显迟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道。

    “陛下,殿下脉象浮数中兼有弦涩之象,外感风寒或有之,但……观其情状,神思不属,谵语时现,似……似有心火内郁,忧思过甚之兆。”

    “此次病倒,恐非全然外邪所致,或有……心病牵引。”

    “心病?”李世民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如同鹰隼般钉在张太医脸上。

    “太子近日忙于西州开发债券之事,虽有劳碌,亦算顺遂,何来心病?”

    他确实不解。

    就在昨日,太子还在显德殿与属官议定债券发售的最后细节,虽略显疲惫,但精神尚可,言谈间甚至能感受到一种压抑着的、属于掌控者的亢奋。

    怎么一夜之间,就忧思成疾,乃至一病不起?

    那个在他背后出谋划策、能预知天机、翻云覆雨的“高人”呢?

    难道就坐视太子如此?

    还是说,连那“高人”也束手无策?

    李世民的视线再次落回李承乾脸上。

    此刻,李承乾似乎略微安静了些,不再呓语,只是眉头依旧紧锁,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他的眼神也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并非完全的涣散失神,在那片混沌之后,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艰难地凝聚。

    一种与往日纯粹的愤怒、叛逆或短暂兴奋都不同的、沉甸甸的东西在挣扎着破土而出。

    李世民看不明白,这种神情他从未在长子脸上见过。

    “朕不在时,最后见到太子的是何人?”

    李世民的声音打破殿内的沉寂,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负责照料太子起居的宦官首领连忙跪行几步,呈上一份名单。

    “回陛下,昨夜殿下于偏殿读书,戌时三刻前后,曾召见伴读李逸尘、和几位属官。之后殿下便歇息了,直至子时不适。”

    名单上寥寥几个名字,李世民的目光扫过,最终在“李逸尘”三字上停留了片刻。

    这个名字他记得,密报中提及的陇西李氏旁支子弟,背景清晰,过往平庸,早已被他从可疑名单中剔除。

    但此刻,在这个太子骤然病倒的敏感时刻,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却让他心中微微一动。

    “传朕旨意,”李世民下令,语气平静无波,“昨日至今晨,所有与太子有过接触之人,依次至偏殿等候问话。”

    “另,召李淳风入宫。”

    他没有立刻去偏殿,而是继续留在承恩殿内,看着太医们为太子换药施针。

    李承乾的病情似乎暂时稳定下来,但高热未退,意识依旧模糊。

    李世民坐在榻旁的胡床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深邃的眼眸中思绪翻涌。

    太子近来的变化太大,太快,从乖张暴戾到沉稳纳谏,再到抛出债券、献出玉盐,乃至“天狗卜卦”应验,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透着不同寻常的气息。

    如今,在这债券即将发售的节骨眼上,太子却突然因“心病”倒下,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那个“高人”是否就在最后见过太子的这几人之中?

    他究竟对太子说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

    约莫一炷香后,王德悄声禀报,李淳风已到,待问话之人也已在外候旨。

    李世民这才起身,最后看了一眼病榻上的李承乾,转身走向偏殿。

    偏殿内,气氛凝重。

    被传唤来的东宫属官、侍卫、宦官不过七八人,皆垂手肃立,面带忐忑。

    李世民步入殿中,于主位坐下,李淳风则静立其侧,一身道袍,面容清癯,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众人。

    问话开始。

    李世民的问题很简单,无非是昨日见到太子时,太子神情如何,可有异常,交谈了些什么。

    他语气平淡,却自有一股迫人威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