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首先被问及的是一名负责值守的侍卫。 他紧张地回忆道,昨日见到太子时,太子似乎有些心不在焉,脚步较平日更显迟缓,目光……像是在寻找什么,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接着是一名奉茶的宫女。 她说殿下当时坐在案前,茶凉了都未曾唤人更换,只是盯着殿柱的阴影处出神,眼神有些空茫,与平日批阅文书时的专注截然不同。 随后是两名负责文书传递的詹事府低级属官。 他们的说法略有差异。 一人觉得太子接见他们时,虽略显疲惫,但思路清晰,对答如流,并无明显异状。 另一人则隐约感觉,太子在听取汇报的间隙,眼神会偶尔飘向殿外,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仿佛在思考某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以至于显得有些……神思涣散。 这些描述零碎而模糊,拼凑起来,却勾勒出一个与平日不同的太子形象。 一个被某种深层次思绪困扰,心神不宁,甚至有些迷茫的人。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听着,目光偶尔与身旁的李淳风交汇。 李淳风微微摇头,示意并未从这些人口中或其气色上察觉到任何异常或与“高人”相符的迹象。 “宣,李逸尘。”李世民的声音响起。 李逸尘应声从殿外走入,步履平稳,姿态恭谨。 他身着青色伴读官服,低着头,走到御前数步远的地方,依礼躬身,声音清晰而平稳。 “臣李逸尘,参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打量着他。 很年轻的一个人,面容尚带几分未脱的稚气,举止符合一个普通低级官员的规范,看不出任何特立独行或深藏不露的气质。 “朕问你,昨日戌时,你入东宫伴读,太子当时情形如何?你与太子谈了些什么?” 李世民的问题与前几人无异。 李逸尘站起身,依旧微微垂首,恭敬回道。 “回陛下,昨日臣依例入宫伴读。殿下当时……神色似有倦怠,臣奉上书卷后,殿下并未如往常般即刻开卷,而是静坐片刻。” 他略微停顿,似乎在回忆,然后继续道, “臣观殿下当时,眉宇深锁,似是被某个难题所困,心神不属。至于具体所思为何,臣……臣实不知。臣伴读期间,看殿下神色异样,亦未敢多言。”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语气诚恳。 并将自己的角色限定在了一个恪尽职守、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普通伴读范围内。 与之前几人的描述隐隐吻合。 在李逸尘回答时,李淳风的目光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起初,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乎感应到了某种极其微弱、难以捕捉的气机波动,那波动并非寻常官气或贵气,带着一丝与这殿内众人格格不入的沉静与疏离。 然而,当他凝神细观时,那感觉却又如云烟般消散无踪。 眼前的年轻人,气息平和,官运寻常,命理格局亦是平平,并无任何出奇之处,更无半分能与“窥测天机”、“经世奇才”相关联的迹象。 李淳风最终在心中微微摇头,将此归因于自己一时感应有误,或是这东宫因太子病倒而气机紊乱所致。 李世民盯着李逸尘,试图从他平静的面容和恭顺的姿态下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 但他失败了。 这个年轻人的回答滴水不漏,情绪毫无波澜,仿佛他所说的,就是昨夜发生的全部事实。 “嗯。”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挥了挥手。 李逸尘躬身行礼,步履平稳地退出了偏殿,自始至终,未曾流露出半分异常。 之后,李世民又简单询问了最后两名负责熄灯、关门的内侍,得到的回答与之前大同小异,无非是太子独自静坐,神情凝重,似乎心事重重。 所有问话结束,殿内众人被遣散。 偏殿中只剩下李世民与李淳风二人。 “如何?” 李世民看向李淳风,目光深邃。 “可曾看出什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