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非常之时,或需行非常之策。(求大佬给个月票呗,晚上我多更)-《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2/3)页

    他提出此议,本意就是要打破这种基于片面经验和迷信的认知壁垒。

    “殿下稍安勿躁。”

    李逸尘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臣所言‘吃’,并非指那漫天飞舞、色泽暗黄的成群飞蝗。那些蝗虫,确实有毒,食之有害。”

    李承乾一愣:“那先生是指?”

    “殿下可知,蝗虫并非天生如此。”

    李逸尘耐心引导。

    “在其羽化飞翔、聚集成灾之前,尚有若虫阶段,俗称‘蝻’。此物体色青绿,跳跃于草甸田间,并未聚集,此时其体内并无毒素,民间亦有孩童捕捉烤食者,并无大碍。”

    李承乾若有所思,他依稀记得似乎有此说法,但印象模糊。

    “即便已成飞蝗,”李逸尘继续深入解释道。

    “其毒素之根源,在于其群聚时体内产生的一种‘秽气’,此气可转化为剧毒。”

    “然此毒有一特性——惧火畏高温。若能以烈火长时间炙烤,便可将其毒性化解大部。”

    他看向李承乾,目光清澈。

    “故而,食用蝗虫,关键在于区分其态,并佐以正确的烹制之法。散居之绿色蝗虫,无毒或微毒,可食。”

    “群居之飞蝗,需捕获后,以沸水烫杀,再置于猛火之上,彻底烤透,方可破坏其毒。”

    “若只是简单炙烤,火候不足,则毒性难除,依然危险。”

    李承乾听得目瞪口呆,这番解释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将蝗虫毒素与“秽气”、“火攻”联系起来,听起来匪夷所思。

    “先生……此言当真?”

    他声音干涩,带着巨大的怀疑。

    “此事关乎万千性命,绝非儿戏!若有一丝差错,便是酿成惨剧!”

    “臣岂敢妄言。”

    李逸尘神色郑重。

    “殿下若不信,可先行试验。于蝗灾区捕获少量飞蝗,按臣所言之法,以沸水烫过,再以猛火长时间炙烤,然后……寻那待决之死囚试食,观其反应,便知真假。”

    “若无恙,再逐步推行。此法,至少可为灾民提供一条补充食源之路,总好过观音土、树皮草根。”

    听到“死囚试食”,李承乾紧绷的神色稍稍缓和。

    这确实是个验证的办法,虽然听起来有些冷酷,但在人命关天且涉及更大人群安危时,这已是相对稳妥的选择。

    他对李逸尘的信任,终究占据了上风。

    “若……若真如先生所言……”

    李承乾缓缓坐回,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那无疑是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活路!只是……民间视蝗为神,即便无毒,恐也无人敢食,更遑论大规模捕食以减灾了。”

    “此事需循序渐进,官方引导。”李逸尘道。

    “可先由官府出面,宣讲区分蝗虫状态及烹制之法,并以工代赈,组织灾民捕捉蝗虫,由官府统一按量收购,经严格处理后,或作为牲畜饲料,或由官厨示范烹食,逐步扭转观念。”

    “即便不能作为主粮,亦是能救一时之急。”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将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努力消化。

    他意识到,李逸尘提出的不仅仅是“吃”这个动作,而是一套从识别、捕捉到加工处理的完整思路,背后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是对“常识”的大胆挑战。

    “学生……受教了。”

    他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此事,学生会寻机禀明父皇,恳请先行试验。若果真有效……功莫大焉!”

    话题随之转向了更现实的问题。

    李承乾眉头再次锁紧。

    “即便扑杀有些新法,即便……食用蝗虫可行,然蝗灾过后,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粮价必然飞涨,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绝不会放过此等良机。孤……绝不能坐视百姓因饥馑而亡,定要设法抑制粮价!”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储君的责任与决心。

    李逸尘却微微摇头:“殿下欲抑粮价,其心可嘉。然,臣以为,此刻非但不能强行抑制粮价,反而应……允许粮价上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