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官吏无能,或亦有苦衷,富户逃离,秩序崩坏,粮食…… 这个最简单也最致命的问题,以最赤裸的方式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所有的谋划、策略,在“无粮”这两个字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没有粮食,什么扑杀新法,什么以工代赈,什么疏导粮价,全都是空中楼阁! 寂静在城门口蔓延。 周福和一群胥吏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 东宫属官和随行官员们面面相觑,脸上也都写满了凝重和茫然。 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十倍! 终于,李承乾动了。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负责后勤辎重的官员身上。 “传令,”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从我们随行的军粮中,拨出一部分,立刻在城内寻找合适地点,开设粥棚!粥要稠,至少能立住筷子!” “殿下!”那官员闻言大惊。 “军粮乃是我等根本,若……” “照做!”李承乾打断他,眼神锐利。 “难道要孤看着满城百姓饿死,而我们守着粮食坐视吗?” 那官员不敢再言,躬身领命。 李承乾又看向那名官员,追问了一句:“我们带来的粮食,能支撑几日?” 官员在心中飞快计算了一下,脸色发苦,艰难地回答道:“回殿下,若…若只供应此县灾民,以眼下聚集和闻风而来的数量估算…恐怕…恐怕最多只能支撑五日。” “五日……”李承乾喃喃道,这个数字像一根针,狠狠扎在他的心上。 官员犹豫了一下,补充道:“殿下,若是…若是将粥熬得稀薄一些,或许…或许能多支撑几日,也能让更多的灾民喝上一口…”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是让少数人吃顿饱饭,还是让更多人吊着性命? 这是一个残酷的选择。 李承乾沉默了。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最后一丝光亮消失,暮色如同墨汁般迅速渲染开来,将整个掖县城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 城门口寂静无声,只有晚风吹过残破旌旗发出的猎猎声响,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灾民们因为得知太子驾临和即将施粥而产生的微弱骚动。 李承乾站在暮色里,身影显得有些孤独。 他望着城内那些在昏暗光线下如同鬼影般晃动的饥民,又想起官道上那些倒毙的尸体和绝望的眼神。 “稠粥,五日。” 他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他知道,他接下来的决定,可能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死。 是竭泽而渔,短暂地维持一点体面和希望? 还是细水长流,用清汤寡水去延续更多人的生命,哪怕这种延续本身也充满了痛苦和不确定? 这不再是书本上的仁政探讨,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抉择。 而此时的李逸尘在脑海中飞快的所搜着行之有效的方案。 而且这只是一个县城的惨状,如果继续走那么还会看到什么样的? 此时的李逸尘有点不敢想象。 忽然之间李逸尘想到了一个可以在这个时代实行的,相比而言更加快速、稳妥的方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