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说…说只要太子行辕的人来换盐,我们这些收了粮的人家就必须去换!至于还有谁家…小人…小人只知道隔壁坊的李瘸子家好像也收了…别的,小人真不知道了啊大人!” 他咚咚地磕着头。 “县城里的粮店,为何都不开张?你们平日如何买粮?”李逸尘追问。 “粮店…闹蝗灾没几天就全关了!” 长子忙不迭地回答。 “现在想买粮,得等…等每半个月,有人运粮到城里,在…在县衙旁边!价高得吓人,一斗粟米要…要两百文!还买不到!” “城外的粥铺呢?太子殿下未来之前,官府可曾施粥?” “粥铺?”长子脸上露出一丝惨笑。 “开过几天…那哪是粥啊…比清水强不了多少,捞不上几粒米…后来,连这清水粥都没了…” 一切豁然开朗。 为何百姓换取精盐时面无喜色,唯有愁苦? 因为他们换出去的,根本就不是自家活命的粮食,而是县令送来的、必须原样换回并上交的“道具”! 他们非但没能从这交易中得到丝毫好处,反而要承担被太子察觉的风险,心中如何不恐惧,不愁苦? 那陈县令自己不敢大量拿粮食出来换盐,怕引来怀疑。 便将这些粮食分散到这些易于控制的贫苦人家,让他们出面,既能套取珍贵的精盐,又能制造出‘以盐易粮’政策深受拥护的假象,可谓一举两得。 而真正的粮食渠道,则被他或他背后的人牢牢控制在手中,高价售卖,牟取暴利! 李逸尘不再多问,转身走出西厢房,对守在门口的钱乙低声道:“看紧他。” 他随即快步走向东厢房。 推开房门,王老五依旧蜷缩在那里,见到李逸尘,嘴唇哆嗦着,似乎还在犹豫。 “你儿子已经全招了。”李逸尘冷冷道。 “陈县令,张班头,五石粮食,换盐上交,死胡同里卖高价粮…他都说了。” “现在,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王老五如遭雷击,整个人瘫软在草堆里,最后一点侥幸心理彻底粉碎。 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招…小老儿全招…就是陈县令…是他逼我们这么干的啊…我们不敢不从啊大人…” 李逸尘站在东厢房里,看着彻底崩溃的王老五,心中并无多少破获隐秘的快意,只有一片冰冷的沉重。 这临沂县,从上到下,已然烂透了。 太子的赈灾之策,在这里成了官吏们中饱私囊、欺上瞒下的工具。 他需要更多的口供,需要更确凿的证据,需要知道这黑幕究竟牵扯多广。 他走出东厢房,对赵甲吩咐道。 “你立刻潜出行辕,找到窦詹事或王丞,将此处情况密报。” “请他们加派人手,暗中控制张班头。动作要快,更要隐秘,绝不可打草惊蛇。” “是!”赵甲领命,身形一闪,便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翻过矮墙,消失在夜色中。 李逸尘则重新走入西厢房,开始对王老五的长子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盘问。 他要知道送粮、换盐、交盐的每一个细节,要知道张班头的样貌特征、行事习惯。 要知道还有哪些人家可能参与了此事,要知道那高价粮的来源是否有线索… 钱乙沉默地守在门外。 李逸尘派出的赵甲精准地将密报送达了窦静与王琮手中。 两人闻讯,又惊又怒,惊的是太子眼皮底下竟有如此胆大包天之徒。 怒的是这班蠹虫竟敢将太子仁政变为盘剥百姓的毒计! 事态紧急,容不得半分拖延。 窦静与王琮当机立断,不及禀报已然安歇的太子,立刻调集了一队绝对可靠的太子卫队精锐,由赵甲引路,如猛虎出闸,直扑县城! 夜色成了最好的掩护,也掩盖不住行动中弥漫的肃杀之气。 目标明确——县衙心腹张班头! “砰!” 张班头家那扇自以为牢固的木门被一脚踹开,还在睡梦中与账本金银相会的张班头,被如狼似虎的卫队兵士直接从被窝里拖了出来,冰冷的刀锋瞬间架上了脖颈。 “你…你们是什么人?”张班头惊骇欲绝,色厉内荏地吼道。 “东宫办事,拿你归案!”窦静的声音冰冷,不容置疑。 多更一章,求各位读者大佬们赏赐小子月票呗!!!感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