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复盘-《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3/3)页

    “然,”他话锋一转,“斩杀陈景元,亦如同捅了马蜂窝,引来了更强烈的反弹。”

    “粮商被劫,兖州抵制换粮,便是明证。此乃我等行动引发的连锁反应,虽难避免,但应在预料之中。殿下可曾想过,他们会如此激烈反扑?”

    李承乾沉吟道:“学生想过他们会不满,却未料其手段如此酷烈,直接劫掠粮车,这是要断绝生机!”

    “这便是复盘中需要找出的未曾想到之事,或者说,是我们预估不足的风险。”

    李逸尘强调。

    “那么,基于此复盘,我们接下来该如何?”

    他不等李承乾回答,便自问自答。

    “首先,需调整策略,不能仅依赖以盐易粮和等待债券粮商。”

    “再次,需主动出击,而非被动应对。”

    “如何主动出击?”李承乾急切地问。

    “殿下可还记得臣之前提过的‘调研之法’与‘囚徒困境’?”李逸尘道。

    “自然记得。”

    “如今便可活用。”李逸尘目光沉静。

    “对于兖州乃至后续将去的州县,殿下不应再像前两站那样,等到问题爆发再去解决。而应提前部署。”

    “请先生明示!”

    李承乾身体前倾,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其一,强化‘调研’。”李逸尘道。

    “在殿下抵达下一处州县之前,先派遣数队精干人马,化装成商旅、流民等,秘密潜入,不仅了解灾情、民情。”

    “更要重点探查当地官吏与哪些世家往来密切,粮价被何人操控,境内是否有异常匪情聚集。信息,乃决策之本。”

    李承乾重重颔首。

    “此计甚善!孤明日便安排百骑司与东宫卫队中机敏者前往!”

    “其二,活用囚徒困境于事发之前。”李逸尘继续道。

    “殿下可借召见地方官员询问灾情、督导政务之名,将刺史、别驾、长史、司马,乃至主要属县的县令,分别叫来问话。”

    “分别问话?”李承乾若有所思。

    “对。”李逸尘点头。

    “问话内容可大致相同,诸如官仓存粮、义仓管理、匪患情况、与本地大族协调购粮之进展等。”

    “但在问话过程中,可有意无意地透露一些从‘调研’中得来的、真伪难辨的信息,或暗示已掌握某些情况,却又不点明。”

    他看着李承乾,解释道:“这些官员,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分属不同势力,或有私心。”

    “殿下分别问话,他们无法串供,便会互相猜忌。有人会以为殿下掌握了其把柄,心中恐慌。”

    “有人会以为同僚已抢先告密,为自保,可能会吐露一些实情。”

    “此乃将‘囚徒困境’置于事前,主动制造信息不对称,分化、震慑地方官场,或可从中寻得突破口。”

    李承乾只觉脑中轰然一响,仿佛一道闪电划破迷雾!

    他从未想过,那冰冷的“囚徒困境”,竟还能如此运用!

    不是在案发后审讯,而是在事前便布下心理的罗网!

    “妙!太妙了!”他忍不住击节赞叹。

    “如此一来,学生便从被动查案,转为主动施压!让他们未等作恶,便已心生忌惮!”

    “其三,”李逸尘继续深入。

    “便是预估歹人可能采取之策略,并提前布置。例如粮商被劫,我们需假设此事会持续发生,甚至范围扩大。”

    “那么,殿下可否以剿匪、护漕为名,调遣附近忠诚可靠的折冲府军士,或派遣东宫卫队精锐,化整为零,暗中护卫重要粮道?”

    “或于关键隘口设卡巡查?即便不能完全杜绝,亦能加大其劫掠难度,彰显朝廷掌控之力。”

    “再如,世家大族联合抵制换粮,企图造成粮荒假象,逼迫殿下。那我们是否可双管齐下?”

    “一方面,殿下派重臣,召见本地那些并非顶尖、或与崔、卢等有隙的世家家主,许以债券利息之外的某些好处,分化拉拢。”

    “哪怕只能撬动一两家,也能打破其联合封锁。”

    今晚十点更新一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