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太子这一手,太狠了!-《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3/3)页

    “世家怎么了?世家就不吃饭了?他们这是想把粮食攥在手里,等着涨上天价,吸咱们的血呢!”

    “太子殿下真是青天大老爷啊!把这些蛀虫都揪出来了!”

    议论声,咒骂声,哭泣声,感激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股汹涌的暗流,冲击着这座古老的城池。

    许多百姓看着那些昔日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和奸商如今成了阶下囚,游街示众,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在心底滋生——原来,这些人并非高高在上,不可动摇。

    原来,朝廷的法度,真的可以为他们这些升斗小民做主。

    游街的队伍缓缓行进,罪状一条条公之于众。

    阳光照射在那些囚犯苍白绝望的脸上,也照射在道路两旁百姓复杂而激动的面容上。

    当队伍经过崔府所在的那条街时,府门紧闭,门前冷落,与周围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群中的议论声更大了,目光不时瞥向那高大的门楼,指指点点。

    隐藏在人群中的崔家眼线,听着那些毫不掩饰的指责和鄙夷,脸色难看至极,悄悄缩回了头,快步回去禀报。

    府内,崔瀚听着下人的回报,脸色铁青。

    游街示众!

    公告罪状!

    太子这一手,太狠了!

    这不仅仅是杀几个人,这是将崔家的脸面撕下来,放在地上踩!

    经此一事,崔家在山东的声望必将一落千丈!

    ……

    数日后,长安城,两仪殿。

    李世民看着手中由百骑司和兖州新任官员分别呈上的密报和奏章,脸上神色复杂。

    奏章是王琮以协理兖州政务身份所上,详细禀明了兖州官员更替、赈灾进展以及查处德丰粮行、公告罪状、游街示众等事宜。

    密报则更为详尽,记录了整个过程以及地方上的种种反应。

    李世民放下奏章,手指轻轻揉着眉心。

    高兴吗?自然是有的。

    太子这番处置,雷厉风行,手段果决。

    揪出蠹虫,整顿吏治,安抚民心,更是借机将东宫的人手以协理、督办之名安插进了山东要地,初步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地方权力的垄断。

    尤其是那游街示众、公告罪状的做法,将矛盾直接指向具体的不法行为和人,而非泛泛地归咎于“天灾”或“吏治不清”。

    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底层百姓的认同,这一招,确实高明。

    还有那以盐易粮、引导商贾运粮等赈灾策略,也显出了不同于寻常赈济的巧思。

    这份能力,这份魄力,远超他对一个储君的预期。

    但,不安也是真的。

    太子这番动作太大了。

    罢黜一州主要官员,由东宫属官直接协理督办,这在本朝尚无先例。

    虽然理由是充分的,证据是确凿的,但难免给人以东宫势力急剧膨胀之感。

    尤其是山东之地,关系错综复杂……

    “陛下,”侍立一旁的王德小心翼翼地问道,“兖州之事……”

    李世民挥了挥手,打断了他:“太子处置得宜,朕心甚慰。”

    他走到巨大的舆地图前,目光落在山东的位置上。

    一个山东,还翻不了天。

    太子若能借此真正掌控山东,于国而言,未必不是好事。

    至少,能狠狠打击一下那些尾大不掉的世家气焰。

    只是……这份成长的速度,这份展露的峥嵘,让他这个做父亲的,这个皇帝,在欣慰之余,也隐隐感到了一丝压力。

    他想起自己当年在秦王府时的岁月,那股锐意进取、不甘人下的劲头……

    与此同时,太子在山东的雷霆手段,也如同旋风般刮过了长安的朝堂。

    那些重臣的一致的看法是太子此法,虽显急切,却直指要害。

    以往赈灾,杀几个地方小吏以平民愤是常事,但像太子这般,连州郡佐贰都一并拿下,并公告其具体罪状,将矛头引向背后豪强,彻底争取民心的,却是少见。

    这已非简单的赈灾,而是在借机梳理地方,树立权威了。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所有人都意识到,经此山东之事,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和威望,已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

    这大唐的储君,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宣告着他的存在。

    而这场由蝗灾引发的风波,其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同时,长安及各地权贵的书信正在日夜兼行的往太子营帐飞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