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晨鼓初响。 李逸尘身上穿着新赐的浅青色官袍,腰间配着标示身份的银鱼袋。 这是他正式就任东宫司议郎的第一日。 “司议郎……” 李逸尘在心中默念着这个新官职。 说得直白些,就是太子的近侍谏官兼机要秘书,负责审阅、整理、甚至初步批注呈送给太子的文书。 有权对其中不妥之处提出驳正意见,并在太子监国听政时,分担处理具体事务。 这是一个能够近距离接触核心政务,拥有一定话语权和审核权的职位。 不再是那个只能随侍在侧、偶尔进言的伴读。 李逸尘明白,这是他逐渐踏入世人眼中的第一步。 他内心并没有太多喜悦。 他穿越而来,最初只为活命,凭借对历史走向的了解和前世作为教师的引导技巧,险中求生。 如今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至少暂时将这位太子的注意力从谋反的死路上引开,转向了更为稳妥的权力博弈。 然而,帝心难测,朝局诡谲云涌,东宫之外,魏王虎视眈眈,山东世家怨气未平,关陇集团态度暧昧。 接下来的路,只会更加艰难,如履薄冰。 这个司议郎的位置,对他而言,是机遇,也是更大的考验。 他终于可以从“幕后”稍稍走向“台前”,有机会将自己的影响力,更直接、更制度化地施加于东宫的决策之中。 他的命运已与东宫深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确保李承乾不行差踏错的前提下,他也需逐步展现自身价值,稳固地位,甚至……为可能的未来,积累一些真正的政治资本。 只是,这身份的转变,让他一时有些不适。 前世他只是一名教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面对的是相对单纯的学生。 即便后来有些同事转行从事行政,甚至当了局长、县长,但那终究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他知道自己身上难免带着“师者”的惯性思维,好为人师,喜欢讲道理,剖析利害。 这种“爹味”在作为伴读私下引导太子时或有奇效,但放在司议郎这个需要严谨、务实、懂得官场规则和程序正义的职位上,则可能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引人反感。 “需谨言慎行,多听多看,先融入,再图其他。” 李逸尘暗自告诫自己。 他必须将那些超越时代的认知和过于直白的分析,用更符合这个时代官僚体系的话语体系包装起来。 “李司议,时辰将至,该入殿参见殿下了。” 一名身着绿袍的录事官走近,恭敬地提醒道。 那态度,与往日对待普通伴读时,已有了微妙的不同。 李逸尘收敛心神,微微颔首。 “有劳。” 步入显德殿偏厅,此处已改为太子日常处理政务之所。 李承乾端坐于上首案后,正低头翻阅着一迭文书。 他气色较之以往沉稳许多,眉宇间仍有属于年轻人的锐气。 下方,左庶子杜正伦、詹事府丞窦静等东宫主要属官均已到齐。 见到李逸尘进来,众人目光皆投向他,有审视,有好奇,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 “臣李逸尘,参见殿下。”李逸尘依礼参拜。 李承乾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 “逸尘来了,不必多礼。自今日起,你便正式履职司议郎。东宫文书往来,启奏驳正,你要多费心。” 他语气温和,带着明显的倚重。 毕竟是人多的场合,叫先生不合适。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信重。” 李逸尘沉声应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