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此乃天佑大唐!-《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3/3)页

    李逸尘语气加重。

    “如今朝廷上下,从陛下到诸臣,已然形成了一种危险的预期。认为凭借朝廷权威,可以无限制地通过发债获取财富,而无需立刻付出实质性的代价。”

    “这种预期一旦成为共识,并且开始付诸行动,那么信用的崩塌,就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以何种方式爆发的问题。”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所以,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了?”

    “是的,殿下。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主动布局,以应对必将到来的风暴。”

    李逸尘目光锐利起来。

    “东宫现在要做的,有几件紧要之事。”

    “第一,巩固根本,储备实物。东宫手握制盐之法,尤其是山东盐场已能量产雪花精盐,此乃我们目前最硬的底气。”

    “殿下,应立即下令,加大山东及其他可控盐场的生产,囤积大量精盐。”

    “同时,用盐向民间、商队大规模换取粮食、布匹、等物资。”

    “我们要在信用货币可能贬值之前,尽可能地将‘信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任何时候都能保值的物资!”

    “以此构筑东宫应对危机的实物基础。”

    李承乾眼中一亮。

    “以盐易物?好!此法可行!盐乃每日必需,民间趋之若鹜,必能换回大量所需!”

    “第二,利用舆情,谏言节制。”李逸尘继续道。

    “殿下也注意到了,东宫近年来举措得当,尤其在山东赈灾和西州筹划中,赢得了不少中下层官员的认可和支持。”

    “此刻,东宫不能明着反对陛下征伐大计,但对于朝廷各部盲目扩大的开支,尤其是那些并非紧急、或明显虚耗钱粮的项目,东宫系统下的官员,要敢于发声,依据《唐律》和财政规章,进行有理有据的谏言和反对。”

    他顿了顿,强调道:“这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为了彰显东宫的理性、稳重和顾全大局,与朝廷上下的狂热形成对比。”

    “同时,这也是在事实上延缓信用透支的速度,为我们争取更多准备时间。”

    李承乾重重点头。

    “学生明白了!明日便召见几位可靠的御史和门下省官员,他们会知道该如何做。”

    “第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李逸尘压低了声音。

    “殿下必须想办法,全面辖制工部!”

    “工部?”李承乾微微一怔。

    “对,工部!”李逸尘肯定道。

    “工部掌天下屯田、山泽、工匠、水利、交通诸事,看似不如吏部、民部显赫,实则关乎国计民生根本。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掌控工部,意义重大。”

    他详细解释道。

    “其一,殿下可以工部名义,大力鼓励并资助各地匠人,改进、改良农具,兴修小型水利。”

    “目标是提升粮食亩产!只要粮食产量能有所增加,便能增强整个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稳定民心。”

    “这是应对可能出现的物资短缺、物价飞涨的最根本手段。”

    “其二,对做出卓越贡献的匠人,奖励要厚,要足以震动天下!不仅是钱财,更要赐予爵位、官职,打破士农工商的隔阂。”

    “让天下人看到,只要有一技之长并能利国利民,便能得到东宫的赏识和重用!”

    “此举,一则可激发匠人积极性,二则可为东宫吸纳实干人才,三则……可潜移默化地动摇世家门阀对仕途的垄断。”

    李承乾听得心潮起伏。

    “重赏匠人……提升农产……先生,此策大善!”

    李逸尘内心默默思忖着。

    自己不是很懂这些具体的工具构造,但是物理知识还是能给人解释清楚的,毕竟是个老师。

    只要给出明确的方向。

    哪怕只有一两样成功,对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也是巨大的。

    这比直接去搞那些超越时代的金融手段,根基要扎实得多。

    他抬起头,看着李承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