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卿所言,朕知道了。”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 “太子勤勉,朕心甚慰。魏王才学,朕亦深知。兄弟和睦,共辅朝纲,确是美事。” 他略作沉吟,仿佛在认真权衡。 殿内众臣屏息凝神,等待着他的决断。 那些出列请命的世家官员,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知陛下是否会看穿他们的意图,又是否会接纳这“看似公允”的建议。 “吏部乃铨选重地,关乎吏治清明。” 李世民继续道,“魏王年轻,虽有心为朝廷效力,然总揽之权,非可轻授。” 此言一出,崔仁师等人心中微微一沉。 然而,李世民话锋随即一转。 “不过,让其熟悉部务,了解选官之艰,亦无不可。” “这样吧,即日起,魏王泰可参议吏部部分事宜,凡吏部有关五品以下官员考课、迁转之议,魏王可建言。” “另,魏王亦需定期将所见所感,具折陈奏。” 这不是全面辖制吏部,甚至不是协理,更像是给了李泰一个“高级观察员”兼“有限建议者”的身份。 主要范围限定在五品以下官员的考课迁转讨论,且最终决定权牢牢握在皇帝和吏部主官手中。 但这毕竟让李泰的手,第一次名正言顺地伸进了吏部的大门。 崔仁师与李敬玄等人对视一眼,虽未完全达到预期,但陛下终究是松了口,让魏王介入吏部事务,这已是重要的第一步。 几人齐声躬身。 “陛下圣明!” 李世民目光转向李泰:“青雀,朕予你此任,望你谨言慎行,多听多看,用心学习,勿负朕望。” 李泰立刻从班列中出列,疾步上前,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儿臣谢父皇天恩!父皇信任,儿臣感激涕零!定当恪尽职守,虚心学习,绝不敢有负父皇重托!” 他低着头,脸上难以抑制地泛起红光,多日来的阴郁仿佛在这一刻被驱散。 他终于……终于有机会触碰到真正的权力核心了! 哪怕只是边缘,也足够了! “平身吧。”李世民淡淡道。 “谢父皇!”李泰再拜,方才起身,退回班列,努力平复着激荡的心情,眼角余光却忍不住扫向站在前方不远处的李承乾。 李承乾此时也转过身,面向李泰,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四弟得参吏部,为兄甚为欣慰。吏部事务繁杂,关乎朝廷用人,四弟才学过人,定能从中获益良多,日后更好地为父皇分忧。若有需为兄相助之处,尽管直言。” 他的语气平静自然,听不出丝毫芥蒂,仿佛兄长对弟弟获得进步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番鼓励的话语,在众臣听来,更是显得太子心胸开阔,顾念兄弟之情。 李泰忙收敛心神,拱手回道:“多谢太子勉励,臣弟定当用心,不负父皇与兄长期望。” 朝会便在这样一种看似“兄友弟恭”、皆大欢喜的氛围中结束。 消息迅速传开。 魏王参议吏部之事,虽权限有限,但仍引起了朝野广泛关注。 各方势力都在重新评估着眼前的局势。 世家集团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少成功地将魏王推到了前台,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制衡。 一些观望的中立派则觉得陛下此举颇有深意,既安抚了世家和魏王,又未过分削弱太子之权。 东宫,显德殿。 退朝回来后,李承乾如常处理政务。 属官窦静和杜正伦前来禀报工部革新进展及近日东宫接收的各类文书汇总。 两人都留意到太子殿下对魏王入吏部之事,反应极为平淡,仿佛只是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禀报完毕,窦静忍不住提了一句。 “殿下,魏王此番参议吏部,虽无实权,然其名分已立,恐日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