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教学大纲-《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2/3)页

    赵小满“啊”了一声,身体前倾,几乎要从胡床上站起来。

    “别急。”

    李逸尘示意他稍安,保持着杯子倒置的姿势,问道,“你觉得,是什么东西托住了这张纸,让它不掉下来?”

    赵小满盯着那杯子,眉头紧锁,努力思考。

    “是……是水?纸湿了,黏住了?”

    “纸湿了确实会有些黏,但绝无如此大的力气。”

    李逸尘摇头,他将杯子稍稍倾斜,纸依然紧紧贴着。

    “你看,就算斜着,它也不掉。”

    赵小满摇头,他想不出来了。

    李逸尘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在杯底轻轻一弹。

    只听“啵”的一声轻响,那张纸应声脱落,掉在了地上,杯口再无遮挡。

    “现在明白了吗?”

    李逸尘放下杯子。

    “托住这张纸的,不是水,也不是纸本身,而是杯子里的‘气’。刚才我把杯子倒过来,杯子里的气被纸封在了里面,出不来。

    外面的气,就有力气从下往上顶住这张纸,不让它掉,也不让杯子里的气跑出来。

    我一弹杯底,杯子里的气震动,找到缝隙跑出来一点,内外气力一样了,纸就托不住了。”

    他顿了顿,看着赵小满震惊的眼睛。

    “这,就是‘气’的力气。我们叫它……‘气力’,或者说,‘气压’。”

    赵小满张着嘴,半天合不拢。

    他看看掉在地上的湿纸,又看看那个空杯子,最后看向李逸尘。

    李逸尘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许多模糊的疑问。

    为什么风能吹动树叶?为什么鼓风囊一推一拉,炉火就能更旺?

    原来这看不见的气,真的有力气!

    “俺……俺好像……有点明白了。”

    赵小满的声音带着颤抖,不是害怕,而是兴奋。

    “很好。”李逸尘赞许地点点头。

    “明白了‘气’有力,我们再来说说‘力’本身。”

    他拿起刚才那本《千字文》,平举在手中。

    “书在我手上,它有个往下掉的趋势,这是因为大地对它有一种拉扯的‘力’,我们称之为‘重力’。”

    “万物皆有此力,所以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水会往低处流。”

    他将书放下,又示意赵小满伸出手,用力推了他的手掌一下。

    赵小满感到一股力量传来,手臂不由得向后一缩。

    “这是我给你的‘推力’。”李逸尘道。

    “你方才也感受到了我的力。力,就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你推墙,墙也推你;马拉车,车也拉马。”

    “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主动施加的一方。”

    他又指着窗外的老槐树。

    “风吹树枝,树枝晃动,是风的力作用在树枝上。你用锤子敲打铁块,铁块变形,是你挥动锤子的力传递了过去。”

    李逸尘尽量用赵小满熟悉的生活和劳作场景举例。

    “你改那神臂弩的蹬杆,觉得原先的蹬杆费力,想找省力的法子。其实,你就是在试图改变‘力’传递的方式和大小。”

    “这其间的道理,就像你用长棍子去撬动一块大石头,棍子越长,你这边用力就越省劲,但手移动的距离要更长。这叫‘杠杆’之理。”

    赵小满的眼睛越来越亮。

    李逸尘的话,将他平日里那些模糊的感觉、零碎的观察,一下子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驴拉磨走外圈、长辘轳把省力、自己捣鼓弩机……原来背后都有同一个“理”!

    “李公……您……您懂得真多!”

    赵小满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这些道理,比他认那些弯弯曲曲的字,要有趣得多,也明白得多!

    李逸尘看着他眼中燃烧的求知火焰,知道火候已到。

    他沉声道:“这些道理,源于对万物本源的探究,可称之为‘格物之学’。它并非神怪,而是观察、实验、思考、总结而来的学问。”

    “你于此道颇有天分,若能系统学习,假以时日,成就不可限量。”

    赵小满“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李逸尘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李公!求您教俺!俺想学这‘格物之学’!俺给您当牛做马都行!”

    少年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

    李逸尘没有立刻扶他,受了他这三个头,才缓缓开口道:“我今日既与你讲这些,便有传授之意。你既愿学,我自当教你。”

    赵小满抬起头,眼中已满是泪水,那是喜悦和希望的泪。

    “但是,”李逸尘语气转为严肃。
    第(2/3)页